论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的悲剧性(2)
时间:2019-06-28 20:21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姑妈年轻时追求金钱,一心想嫁给一个有钱的老男人,哥哥与她断绝了关系。可惜丈夫死的太晚,她已不再青春。内心的不甘使她不愿看到别人的幸福,她不仅把自己家里当作了风月场所,甚至培养自己的亲侄女成为了交际花。《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蜜秋儿太太也是一位人格扭曲的寡妇。她早年守寡,独自带着三个女儿生活。性的不幸福使她不能得到正常的爱,形成了扭曲的人格,悲剧的命运,并且也将自身的不幸蔓延到女儿身上。《心经》中的许小寒过分的崇拜和依恋自己的父亲,在这种畸形心理的驱使下,她排除一切接近父亲的人,甚至包括自己的母亲。最后逼得自己的父亲搬离了家,在外租房子。曹七巧、姑妈、蜜秋儿太太、许小寒等人的心理扭曲,即给人一种痛恨感,同时又让人悲叹,表现出女性生存的困境。 (二)徘徊于婚恋漩涡中的女性 人们常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都不缺乏对爱情歌颂的作品。莎士比亚说过:“爱情是生命的火花,友谊的升华,心灵的吻合。如果说人类的感情能区分等级,那么爱情该是属于最高的一级。”[1]每一个少女都会对自己的爱情产生幻想和憧憬,期盼一场“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的婚姻。然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爱情却表现得有些虚伪,充斥着欺骗甚至还有勾心斗角。爱情的幻灭暴露出现实的苍凉,女性与爱情的远离体现出生命价值的缺失。 《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因不堪丈夫的折磨而离婚,回到娘家。哥嫂花光了白流苏的积蓄后,对她冷嘲热讽。母亲也无可奈何。没办法的她只好寻找新的婚姻作为出路,就像徐太太劝她的话:“找事是假的,倒是找个人是真的”。为了自己的未来她与富家子弟范柳原交往。与其说两人是一对恋人倒不如说是一对相互算计的敌人。白流苏希望嫁给范柳原从而获得经济保障,而范柳原却希望可以俘获白流苏做自己的情人。白流苏曾受过西方教育,但骨子里却刻着封建思想的烙印。白流苏既一本正经不容侵犯,却又在希望范柳原能给自己一个婚姻的承诺的念想下接近范柳原。范柳原是一个老留学生,是一个情场赌棍。他需要的仅仅是一段东方式的艳遇和一个听话的情妇。于是他以退为进,步步为营,试图在俘获白流苏的芳心时却又不付出任何代价。抱着这样的心思,两个人彼此算计,既不能完全分开,却又无法走到一起。战争的爆发中止了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两个人在战火硝烟中结为夫妻,并在战后过上踏实的生活。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写的少有的团圆结局的小说,但还是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悲凉。在即将结束白流苏“传奇”的时候,张爱玲写道:“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城市倾覆了。”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没有爱情,有的只是互补所需。女性为了自己的未来有所依靠、为了钱,愿意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婚姻只是生活的工具。在这种婚姻背景下,很难说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结合未必就是一种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对婚姻无奈而又必须的选择显现出女性命运的无助与苍凉。 与白流苏一样,《怨女》中的银娣为了钱财,放弃了喜欢的药店小伙计,嫁给了有严重哮喘病并且又瞎又瘸的富家子弟。她放弃了本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的爱情,仅仅为了金钱和物质欲望的满足葬送了自己美好的青春。生活的不幸、人生的悲剧也许就隐藏在不远的将来。白流苏、银娣这些徘徊于婚爱漩涡中的女性,最终是否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显然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