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宠臣石奋研究谨小慎微唯唯诺诺(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西汉宠臣石奋研究谨小慎微唯唯诺诺(2)


(一)儒家思想: 1.孝与忠 孝的内涵最初指尊老敬老以及奉养父母等,用于规范亲属关系,特别是父母关系。忠有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忠于朋友等内涵,是步入文明社会之后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战国时期基本形成的“孝亲”、“忠君”的忠孝观,成为当时乃至后世最重要的政治伦理观念。发展到汉代,一些经学家提出了“家国同构”1的概念,就是将君、父两个角色合二为一,使得皇帝(后)既具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威,又可以成为天下人一同孝敬的父母。它的关键在于:向皇上尽忠就等于最大的孝亲,所以,如果能够在家里做到孝亲,必然也会在朝廷上奉献自己的孝道。故孔子曰:“孝慈则忠。”2因此,对于统治者来说,若要提倡人民尽忠,最有效的就是推行孝道,所谓:“退家则尽心于亲,进宦则竭力于君” 。 汉高祖刘邦在思想上着重提倡忠孝观,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达到巩固统治并文持社会长治久安。在这样提倡忠孝的时代,石奋以自己的行动阐释了孝与忠,他对失明母亲的孝:“其执丧,哀戚甚悼”、对高祖死心塌地的跟从:“愿尽力”,以及他子女对他深切的孝顺:“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涤”,都体现了石奋一家人对忠孝观念的践行。
扬雄的《扬子法言》中说:“石奋、石建,父子之美也。无是父,无是子;无是子,无是父。”将他们奉为父子关系的模范,就是对他们一家人孝道观念的高度赞扬。 2.仁与礼 孔子关于“仁”与“礼”的论述相当多,其中较为全面的是和颜渊的一段对话,颜渊问孔子如何为“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进一步追问它的具体条目,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孔子首先说明了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便是仁,使行为符合礼的规范,一旦你做到了这一点,天下人都会公认你做到了“仁”。从孔子的“仁”里,我们可以推测到石奋性格中谦卑恭谨的方面,多少都受到了该思想的影响,他不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觉地约束,同时也以身作则地引导了子孙的行为,使其行为符合礼教的道德规范。 汉代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礼制体系的初步确立时期,宣传皇权至上及汉政权受命正统、提倡忠孝、文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是汉代礼制最基本的功能。从孔子的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若要达到“仁”的境界,就必须按“礼”的要求来办事。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4,点明了礼的重要性。如何达到礼制,孔子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正名,即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5,君主、臣子、父辈、子辈都各守本分,按自己的身份来办事。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6这就要求人们丝毫都不要超越自己的本分,以无形的道德规范来指导人们的言行,从而对士人内在的心理文化进行塑造。石奋对等级制度的尊崇,如“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深刻表现了侍奉君主的礼节。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