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唢呐吹咔在京剧《智斗》中的运用
时间:2019-08-04 21:4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要:唢呐吹咔①《智斗》是在原京剧《沙家浜》——第四场 智斗为题材移植过来,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巧妙地在原京剧的基础上以吹咔的形式,用唢呐、咔腔、咔哨、把吴传奎、刁德一、阿庆嫂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娴熟的运用高超的唢呐吹咔技巧,提高了乐曲的表现力。其中,与唢呐吹咔乐《打枣》不同的是迅速的人物转换、唱词清楚、唱腔的复杂程度增加了唢呐吹咔的难度;该曲的移植,使听众能够通过耳熟能详的京剧来更好的了解和关注唢呐这门冷门乐器演奏。38097 毕业论文关键词: 唢呐;唢呐吹咔;京剧;《沙家浜》;《智斗》; 引 言 20世纪以来,唢呐艺术在中国大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迅猛发展。在各个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各大专业音乐院校都开设了唢呐专业。唢呐艺术逐渐从民间搬上专业舞台,唢呐演奏形式多样化如起源于冀、晋等地的唢呐吹咔乐和苏、鲁、豫、皖的把转子②等。唢呐吹咔是演奏者借助咔哨③、闷腔④来完成对戏曲逼真的模仿的一种演奏形式。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智斗),因家喻户晓所以被许多民间唢呐演奏家移植演奏,大多以把转子形式演奏,但有一个缺点:只是大概的知道,吐词不清楚,刁德一、吴传魁角色不好分辨。由于用了唢呐吹咔这种演奏形式,使演奏此曲变得相对地更加简单,模仿的效果逼真。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智斗)弥补了唢呐吹咔乐音乐空洞,增加了咔 ———————————————— 注释: ①唢呐吹咔:唢呐演奏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冀、晋等地,由唢呐、咔腔、咔哨组成,一人演奏三样乐器,一般用来模仿戏曲唱腔,代表曲目《打枣》、《小拜年》等。 ②把转子:唢呐演奏的一种形式,起源于苏、鲁、豫、皖等地,把唢呐的芯子稍微变大,握在手里吹来模仿人生,根据角色声腔不同,分为大、中、小三种。 ③咔哨:又称口弦,由两个鱼肚状的铜片和丝带组成,放于喉咙口处吹奏,声音尖锐,一般用来模仿女生唱腔。 ④咔腔:唢呐芯子和哨片组成,演奏时演奏者用喉部发音来震动哨片发声,非常像人声,一般用来模仿男生唱腔。 哨的演奏难度。此曲可能有许多的版本,本文即以唢呐吹咔在《智斗》中的运用展开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想以吹咔这种演奏形式来演奏此曲的唢呐演奏者提供微不足道的帮助。 一、乐曲内容及人物分析 《智斗》是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第四场的核心部分。日寇为追捕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扫荡”了三天。鬼子撤离后,逃难的众乡亲陆续回村,阿庆嫂的“春来茶馆”遭受了洗劫。阿庆嫂刚把屋外凉棚东倒西歪的东西和扔在地下的招牌收拾好,刘副官来到这里,告诉她:胡司令、刁参谋长一会要来着坐坐。阿庆嫂和胡司令过去打过交道,知道他是个粗心的大草包较容易对付;可这位叼参谋长却从没见过,胡传魁和刁德一来到了茶馆。经胡介绍,他才知道刁德一原来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早就听说他为人阴险、狡猾、刁钻。阿庆嫂假意热情地接待着,刁德一那双贼眼却不住地打量这位神情不慌、应付自如的女老板,对她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当阿庆嫂进屋去泡茶时,刁就问胡:“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于是,引起了精彩的《智斗》唱段。这段唱腔篇幅较长,它包括胡传魁唱腔——“想当初”胡传魁、刁德一对话音乐;吴传魁、刁德一与阿庆嫂三人的“背供唱⑤”《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和阿庆嫂与刁德一的“对唱”《有什么周祥不周祥》三个部分。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