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课标下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2)


(二)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具备意识的一般特征,但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国内外的专家前辈们对于“历史意识”的概述很多,就当前来看学术界对历史意识的内涵仍在探讨之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标准。例如 1986年卡尔—恩斯特•耶斯曼就认为,“历史意识是人类对时间变迁意识的掌握,是人类对自身社会行为与共同生活所创建出的一切制度、器物进行反省、诠释的综合能力。”[3]学者约恩•吕森也指出,“历史意识首先是一种以历史回忆的方式进行的对实践的诠释,再者是以回忆功效的形式叙述故事。”[4]英国的约翰•托什则认为,“历史意识是指尊重过去的自主性,并在将它的真知灼见应用于现实之前努力重建其所有不同于现在的方面,并且历史意识由三个原则(差别、背景和承认历史过程的存在)决定。”[5]日本学者认为历史意识包涵很广,例如历史时间意识、历史问题意识、历史发展变迁、历史时代结构、历史因果关系等等。
我国的学者大多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历史意识的。如学者胡智昌提出“历史意识是人类诠释外在世界变迁及其自身变迁的心灵活动,借助这个心灵活动,人了解自己的特质以及自己在外在世界变化中的位置及方向。”[6]学者赵盛林认为,“历史意识是一种跨越时空审视历史的思文观念与方法,它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对复杂历史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的基础上把一切事物看成是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根据历史启示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理解历史、观察现实、展望未来,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对自身、民族、国家、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7]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历史意识首先是一种历史再现,通过对历史上的人物、事件、现象等的回忆、再认识,从而得到一种独特的,深刻的体会;其次历史意识是一种历史观,当我们在看待和解读某一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时,都会对此表现出自己特有的态度和认识;再次历史意识是一种价值观,它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每一个细小的历史知识都会含有一定的价值意义,我们在学习这些历史知识时,往往都会作出自己的价值意识判断,从而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的意义
历史意识是一种特定的历史时空观,也是一种思文方式,更是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在对历史资料抽象、分析、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总结发展的规律,得出启示,并在对历史的审视中坚定我们的历史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历史意识的培养不仅对于中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进一步来说,更有利于历史教育和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一)有利于完善中学生的人格,促进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可以充分发掘这些史实来洗礼中学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如介绍历史上的“幽而演《周易》的西伯、厄而作《春秋》的仲尼、放逐而赋《离骚》的屈原、失明却厥《国语》的左丘、膑脚却修《兵法》的孙子等人的事迹,告诉学生要勇于面对一时的困境,帮助他们养成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的意志。另外还可向学生介绍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革命品质,让他们成为中学生学习的榜样,进而来完善学生的人格。同时在讲授历史时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思文能力,如教育工作者在讲《鸦片战争》时,可先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鸦片战争会爆发?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战争的失败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这一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文能力、学习能力。总之,历史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智慧和本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