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问题研究(8)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问题研究(8)


4. “尊重需求”消费者关注的是“获得别人认可”,把产品当作一种身份的标志,最优秀的技术、特殊的包装、独一无二的功能,甚至包括最高的价格都是他们选择的理由。
5. “自我实现”消费者已经拥有1-4层次的各种需求,他们对大米的认识转变为某个品牌对其生活的影响,在精神上认可某个品牌。大米的品牌精神内涵对于他们的选择影响甚大。
我国经济水平决定着绝大多数居民的心理需求层次。
首先,从农产品原始生产者看,绝大多数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低,受教育程度低,基本处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阶段,对“生理需求”的追求远大于其他需求层次,因此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绿色环保意识,对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难以有效应用信息服务机制规划农产品生产,最终容易导致我国农产品存在高农药残余,农产品质量低,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高等弊病。
其次,从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看,绝大多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企业主迫于生存压力这一角度上的心理需求也处于“生理需求”层次。企业规模小,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农产品种养集约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缺少自有品牌,产品附加值低,低价恶性竞争严重。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户和企业在种养过程中对疫病控制和农兽药的使用不规范,或是在食品保鲜、加工环节非法使用工业原料及化学物质,没有对新鲜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极易因为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如疾病暴发、农药和兽药残留受制于国外绿色贸易壁垒。高能耗低效率的工业生产,通过长期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作用于土壤和地下水,使农产品生产受到很大影响,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由于食品在整个生产、包装、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相关设施设备落后,导致食品的二次污染。
再次,从政府部门看,农食产品质量检验检疫实验室规模小而少,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技术人员,快速检验的高技术设备少,检测能力和水平无法达到动态应付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要求。在农食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督方面,没有涵盖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法律、在农食产品的出口和内销采用内外两套监管模式,国内农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对宽松,管理和监控分散,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反过来,又导致出口的农食产品质量、安全失去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 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定量分析日本的人均GDP、云南省的人均 GDP、国外进口产品的农药残余限定标准变化和相对贸易距离对云南省农产品出口量的影响。引力模型来自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后来该模型被广泛的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中,它掲示了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是两国经济规模以及两国之间距离的函数。具体构建的引力模型为:
  式(1)
本文选取日本为出口研究对象,首先因为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进口云南省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因此,选取日本具有代表性。其次日本曾多次对云南出口的农产品实行绿色壁垒,且日本的绿色壁垒数据相对而言比较完整。
各变量具体说明如下: 是云南省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额; 为日本的人均GDP, 为云南省的人均GDP;ST为日本对云南省的农产品实施的农药残余限定标准数量;RLDIS是云南省和日本之间的相对贸易距离;RLDIS的计公式如下:         式(2)
本文应用了固定系数效应的模型分析方法,并采用了广义最小二乘法来估计模型的弹性系数,回归结果为:
 
数据来源:云南省商务部、NHK日本官方网站、世界银行数据库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