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举制对汉朝发展的影响(2)
时间:2019-08-19 19:3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扩大选官范围,促进社会稳定 在先秦时期,选官的依据各不相同,商周时期主要是按血缘分封,春秋战国时期秦经过商鞅变法,商鞅提出奖励军功,这种选官制度一直沿用到汉初,都是按照军功的高低来选贤任能的,而这种选官制度在战争年代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但两汉时期国家相对稳定,这种选官制度就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随之开始出现察举制,察举制扩大了选官范围,不像之前被少数人把持,只要你满足孝廉、茂才、奇能异士等一些条件,就有可能被推举,走上氏族道路,一些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当官,这就扩大了选官的范围,让更多的人可以当官。而且它还可以促进社会稳定,主要是孝廉一科,这一科对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孝廉有利于下层社会的稳定,这就为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并且缓和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察举制的实行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巩固了封建政权。孝廉是其考察的主要科目,它是主要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年满四十的人才可以被举荐,举荐后给予大小不一的官职,“同时又制定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这一重要制度,”[2]这主要是中央对被举荐者的考察,通过考试为根据来考察,儒生需要考明经,而文吏需要考笺奏,这一规定就标志着选官的权利开始从地方过度到中央手里。同时,考试成为了选官的主要标准。汉朝历史上有很多大臣是通过孝廉被举荐为官的,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结合儒家思想忠君的思想,孝敬父母才能对国王的一个忠诚,保证了一定的政治力量,这就为封建统治奠定了政治基础。秀才,也可称为茂才,这主要是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之名,它主要选才的标准是奇人异士,有才能的人,它也是察举的常科,这科很好的弥补了按孝廉举荐的局限性,按孝廉举荐的人虽然很忠君,但思想过于呆板,而秀才科选举的是奇人异士,有才能的人,通俗的话讲就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为官后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本职的工作任务,这就充分的发挥了官员的主观能动性,也能更好的为国家的统治和建设出谋划策。贤良方正是在常科中最重视的一科,它选举的都是德才兼备的人,它很好的结合了孝廉和秀才两个的优点,品德和才能缺一不可,这些人为官后,不仅忠于君主而且踏踏实实的给下层人办事,有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这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建设不可或缺的人。这也为以后的选官制度奠定了一个基础,为官的人不仅品德好也要有能力。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