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观念的嬗变(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近代教育观念的嬗变(3)


(二)文新派的教育改革主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一战,泱泱中华败于蕞尔小国日本,洋务运动破产。空前严峻的民族危机震惊了社会各界人士,一时间形成救亡图存、报仇雪耻的强烈呼声。文新派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封建官员奕䜣、盛宣怀、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纷纷提出自己的教育强国主张。张之洞提出:“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2]在这种强烈的呼声中,各地官办民办学堂如雨后春笋都发展起来。1895年,近代官办的第一所大学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由王文韶、盛宣怀于天津创办。两年后,在上海盛宣怀创办了南洋公学(交通大学)。1898年在康有为等文新派的主持下戊戌变法开始,光绪帝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 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不成熟的戊戌变法最终在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派的镇压下走向失败,除了遗留下来的京师大学堂几乎所有的新政都被废止。虽然同文馆以解散合并告终,但其破旧革新的新教育观念却成为近代化教育观念的开端。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