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戴望舒《雨巷》的艺术特征(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戴望舒《雨巷》的艺术特征(2)


(—)雨巷象征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
《雨巷》是戴望舒刚刚二十岁多的时候写的,那时的戴望舒刚刚加入了中国青年团一年多的时间,他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的宣传工作中。但是1927年三月,戴望舒被反动派逮捕了,在这之后,他就隐藏在了好友的家中,《雨巷》这首诗就是戴望舒在隐藏的期间写的。我们试想一下,在这种社会环境和个人处境中诗人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感呢?诗人的这种情感和诗中的雨巷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雨巷》这首诗表面上看诗中写了在一个阴暗而且潮湿的江南中雨巷独自行走的孤独行进者。“而事实确是,诗人是把这个寂寥、幽深的雨巷隐喻为了当时的沉闷社会现实,没有声音、没有朝气、没有阳光、没有生机、没有活力也没有温暖,只有潮湿和黑暗。”[2]诗人自己就是这黑暗潮湿环境里的孤独行进者,他独自在这雨巷中寻求新的希望。诗中从头到尾都充斥着彷徨、失望和痛苦感伤的情绪。在这沉闷的社会里,充斥着诗人的失望与希望,人们在这失望与希望中踟蹰着,在痛苦与失望中迷茫、焦虑。这首诗的情感不仅仅是诗人哀叹自己这种隐藏在好友家中无奈的处境,也是现实社会黑暗的投影,更是代表了以诗人为代表的进步青年内心深处理想的幻灭与现实的黑暗相互交错的复杂心境。
诗中第一节就写到“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 [4],我们可以看到在诗的刚开篇诗人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江南梅雨季节阴沉、寂静的雨巷,在这样阴郁而寂静的雨巷中,诗人自己独自走在这幽深、寂寥、空旷的雨巷,在这寂静的雨巷中诗人反复的徘徊、怅惘、想象,雨巷悲凉的氛围感染了诗人,诗人的惆怅也感染了这江南寂寥的雨巷,在这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凄清、寂寥、惆怅而且孤独的情绪,而这种描写给我们沉重伤感的气氛,却又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朦朦胧胧的意境。
(二)姑娘象征美好的社会理想
正当诗人独自踌躇在寂寥的雨巷时,却“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5]表面看是诗人在这种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希望遇到“伊人”,实际是写诗人在现实和希望中极度迷茫和失望中,却仍然看到美好理想的光芒。诗人把自己的这种社会理想寄托在“丁香一样的姑娘”身上,虽然美好的理想很渺茫,也很难实现,但是诗人依然充满朦朦胧胧的幻想。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