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2)
时间:2019-09-15 15:38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沃尔特古德指出,竞争力就是某个企业部门或一个国家在经济效率方面能够超过其他企业部门或国家的能力。他根据五种不同的竞争主体,即个人、家庭、企业、产业和国家,将竞争力分为五种类型。那么什么是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引用古德的观点,根据不同的主体进行不同的分类。而我们所要探讨的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可以以此划分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迈克尔波特是从产业这一方面研究国际竞争力的第一人。他认为产业就是一类企业的集合,这一类企业生产直接相互竞争的产品或服务。而在一定贸易条件下,产业能够开拓并占据多大的市场,以此获得的利益与竞争对手相比,获利更多的产业,其竞争力更强。他指出两个国家在某种产业上的竞争是两个国家之间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国家优劣程度的竞争。 18世纪70年代,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利益理论。他指出,一个国家出产的产品能够比其他国家更便宜,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当一个国家生产出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进行国际贸易,出口本国的优势产品,而进口那些本国生产的不具备优势产品。但是如果某个国家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具有绝对利益时,按照该理论,可以说该国就不需要再参与国际贸易了,而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水平相当落后,那么该国家就只能进口而无法出口产品,但是这样的国家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进口产品的。可见绝对利益理论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应对现实中的问题。这时,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利益学说,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里我们以一个例子来阐述比较利益学说的观点。A国生产布匹的成本为B国生产布匹的1/3,且A国生产的茶叶成本是B国生产茶叶的1/2,这时A国无论是生产布匹还是茶叶,都具有绝对优势,而B国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但是两国间的贸易依然会存在,这时A国应该专门进行布匹的生产,而B国专门生产茶叶。由于A国生产布匹的优势大于生产茶叶的优势,因而A国在生产布匹上具有相对优势,而B国在生产布匹上的劣势大于生产茶叶的劣势,因而B国在生产茶叶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从而两国生产的产品都是他们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那一类,并且进口的产品是那些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一类,以此实现双方利润的最大化。二十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对李嘉图的理论又作了深入完善,这个理论被称为“要素禀赋论”。一国出口的产品应该是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我国有充足资源的产品,进口那些使用我国比较短缺的资源的产品。而瓦西里里昂惕夫发现了与此完全相反的现象——美国作为资本密集型的经济体,进口的产品却是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而出口的产品是劳动密集型的。之后一些学者又对比较利益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但是这些理论都是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中进行的,是从相对静态的角度分析的。到了80年代波特则是以动态的方法分析了国际竞争力,他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基础,从宏观角度提出钻石模型——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是否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竞争力,由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所决定的,而国家竞争优势的强弱与优尔个相关因素有关。其中四个基本因素包括基本要素条件、国内市场需求情况、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的发展、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行为,而两个辅助因素是政府政策和偶然因素。普拉海拉德和哈默作为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开拓者,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者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必须是只有少数企业才能拥有且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顾客所希望的价值,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