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信贷道德风险问题研究(2)
时间:2019-09-27 12:3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中国银行业信贷道德风险概述 (一)商业银行信贷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当事人签约后,代理人自身有信息优势而委托人信息不足,代理人在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效用时,作出了对他人非常不利的行为,其发生和加剧的原因如下。 1、内部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拥有私有信息,在操作时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做出一些贷款决策,这些决策对商业银行是不利的,结果会使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出现风险。另外商业银行对信贷人员是否忠诚这个问题无法确保,如果信贷人员不认真工作,不尽职尽责,最终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也会因此产生。 内部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信贷人员拥有信息优势,可以控制商业银行,在出现 “内部人控制”现象下,信贷人员可以提高成本,把利润隐瞒起来,从事高风险经营活动,“故意”做出对自己有利,对商业银行不利的行为。二是在不确定性信息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本身有机会主义的强烈倾向,通常为了自己的利益,非法发放高风险贷款。三是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的“懒惰”、不认真工作或者非法违规操作。 2、外部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作为法人,缺少大量的私有信息,对已经发放出去的贷款,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无法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借款人生产经营的情况,而借款人因为拥有必要的私有信息,隐瞒了自己经营的实际问题,并且可能将借款放在其他的用途,最后会致使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引发风险。 如下几种情况是外部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借款人在自己经营和盈利方面的真实情况进行了隐瞒,企图违背借款合同、改变借款的用途、在高风险项目上进行投资、逃废商业银行债务,最后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出现。 (二)道德风险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1、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导致了商业银行资产状况的恶化。 在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管理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初始委托人是股东,最终代理人是信贷人员,自上而下的委托代理关系是:股东—总行— 一级分行— 二级分行—支行—信贷人员。在商业银行内部,因为各级委托人同时又是上一级委托人的代理人,每一方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目标,尤其当上级行对下级行实行严格考核的时候,下级行对上级委托人的要求,无法严格准确的执行。此外,因为管理链条特别长、管理面积相当大 (一个委托人一般要同时监督许多代理人),对于代理人的工作,委托人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而且各级代理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隐瞒信息的机会主义倾向,为了使得到最大的利益,会采取对委托人利益不利的行为,结果会使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逐渐恶化。 2、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导致商业银行资产状况恶化。 因为贷款利率在银行里都是基本固定的,借款人都会有强烈的机会主义倾向,投资项目(尤其是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成功的话,则会非常的有利可图;如果失败或者受到损失,则会想办法逃避债务。商业银行因为缺少信息,再加上自身经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无法对管理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样借款人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为了获得贷款,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某些借款人,在经营不善、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为了夸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会把虚假的财务报表和贸易背景呈现出来,甚至虚构抵押物变现能力,骗取贷款并且挪为他用,更严重的直接用于补偿自己亏损;有的借款人在开始时就存在着借款不还意思,在签订贷款合同和其他法律合同时故意留下瑕疵,这样商业银行债权追索的难度增加了;还有的借款人利用一些重大变故和法律法规的变动等有利的因素,直接向商业银行施压来降低其偿还债款的义务;更有借款人向商业银行提出贷款要求时用旧贷款作为筹码来进行高风险的项目投资。上述借款人的行为最终都会使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逐渐恶化。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