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2)


理论上来说,股权结构可以间接通过影响公司治理达到影响银行绩效的最终效果。在股东性质方面,我国银行业的国有股份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独大的现象,由于国有股是政府或国有企业代表整个国家进行的投资,相关人员并不能从中直接受益,因而缺乏动力去行使自己作为股东对公司所拥有的管理权,委托代理问题就孕育而生。公司治理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最终目的是力求均衡委托-代理各方的内部利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股权集中度层面,若银行的股权集中度过高,大股东就可能会利用手中持有的控股权干涉银行的管理和日常业务,以期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从而损害社会存款人以及有关各方的利益,引发道德风险并进而影响公司绩效。而股权如果过度分散于小股东,由于他们所持股份不能与大股东抗衡,他们怠于用手投票,更倾向于用脚投票,因此他们不能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督。所以从理论上讲,股权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银行的治理效率,继而进一步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本文以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这五家较早上市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3年的财务及股权方面数据为基础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实现对股权结构与绩效间关系的探究。本文拟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指标(ROE)来测度银行的经营绩效,从股权集中度和股东性质两个方向代表银行的股权结构,包括国有股、外资股、无限售流通股、第一大持股比例和前五大持股比例这五个具体指标。此外为了使建立的模型更具有说服性和代表性,引入银行的资产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本文先根据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其次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研究,最后进行F检验并分析所得出的结果。
1.2  文献综述
2  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责任。可以说,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是我国金融体系甚至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银行业的具体情况以及这个论题的研究背景,本文从股权结构的定义和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现状两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阐述。
2.1  股权结构的定义理解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制企业中不同资本提供者手中所持有的不同类型股权比例及由不同性质的股东所形成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公司治理很大程度上以股权结构为基础,而公司治理则为股权结构提供了具体的运行模式。股权结构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公司组织构造,导致了不同的公司组织构造,进而产生了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最后得以实现对公司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股权集中度,是一个比重性质的指标(各股东持股/公司总股份数量),以指标的形式体现股权分散或集中的程度;第二方面是股东性质,说明的是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类型,可以是国家、企业法人或者社会公民等行为主体。
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发生变化时,企业股权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由此,股权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可塑结构。股权结构的动态变化会导致企业组织结构、经营走向的管理方式的变化,所以,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弹性的柔性经营组织。
股权结构的形成决定了企业的类型。股权结构中资本、自然资源、技术和知识、市场、管理经验等所占的比重受到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随着全球网络的形成和新型企业的出现,技术和知识在企业股权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社会的发展最终会由“资本雇佣劳动”走向“劳动雇佣资本”。人力资本在企业中以其独特的身份享有经营成果,与资本拥有者共享剩余索取权。这就是科技力量的巨大威力,它使知识资本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最重要的资本。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