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道德经》中的民本思想(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老子《道德经》中的民本思想(2)


人是社会生产的主体,因此老子指出人民群众有基础性的作用,“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如同盖房子,地基打好了,最上层才最稳固。这个主张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状况,春秋末期,阶级、等级分化鲜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社会中的尊卑、贵贱、高下地位泾渭分明[ ],广大民众一直处于被统治地位,他们的生活状况由统治者主导者,这就必然产生矛盾,老子以其独特的哲学智慧辩证地分析了这一矛盾,提出“贵以贱为本”的主张,若统治者明白这个道理,那么矛盾也就可有可无了。事实上统治者也早有了这方面的觉悟,他们通常自称为“孤”、“寡”、“不谷”,体现出了自己所处地位,这就是以贱为根本。既然明白了民众的重要性,也就明白了治国的实质就是治民。治国看似复杂的工程,但在老子哲学思想下,治好国就是遵循道统规律,关注民众基本的生产、生活,这才能管理好民众。一个国家被治理好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民众安居乐业,这就告诫统治者要重视民生,以民为本。

二  老子民本思想的核心表现是“无为而治”

老子从宇宙万物有自己运行规律的角度出发,提出最理想的统治方式是“无为而治”。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老子指出“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结合历史中统治者与民众的矛盾之源是统治者的过多“有为”,包括对民众的横征暴敛、肆意妄为。这样看来,老子含蓄指出了由于统治者的不当统治给民众带来了痛苦,从而使得统治者的统治不稳的现象。表明“无为而治”的提出是对历史现象的总结,针对的是统治者的执政方式,这种“无为”不是说统治者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超过一个度,老子指出“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即统治者的过多干预,只会干扰了民众的自然生产、生活。“治大国若烹小鲜”[ ],统治者只需要按规律做好自己的事情,让民众处于自然活动状态,那么社会就会像大自然一样正常发展。这表明老子意识到民众在宽松的政策、稳定的环境下自然发展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而一切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统治者的施政思想决定一切,“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其中最理想的是“人们不知道统治者的存在,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 ]。为了接近这种状态,统治者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