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王东迁”在两宋时期的评价(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平王东迁”在两宋时期的评价(3)


观其生平我们不难发现此人为人正直,不屈从于权贵。尤其是靖康之难之后,他痛恨强国之道,力主洗刷国耻,不惜得罪秦桧。曾有言曰要“还二圣之车”[ ]
蔡沈也认为:“平王以申侯立己为有德,而忘其拭父为当诛,方将以复雌讨贼之众,而为戍申戍戌之举。其忘亲背义,得罪于天己甚矣!何怪其委靡颓堕而不自振也哉。”[ ]蔡氏一生致力于潜心修学,视功名如草芥,是朱熹的得意弟子之一。他对于周公拥有莫大的崇敬之心,在他的著作中将周公的形象极力美化成“圣人”,相较之下平王的行迹自然会受到诟病。
可见,在上述诸儒看来,平王个人既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仇敌也没有反抗的意愿,那么,尽管是一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周王朝,在一个没有思想抱负的君王领导下加上国力衰败,是无论如何也文持不下去它的辉煌的。
另外,在领导能力、任人唯贤方面,周平王也没有像当初拥立他的大臣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王者。《尚书详解》有言:
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东迁之后不能自强,周家遂不复兴,皆自平王始也……使平王能自此强于政治,则文武自可复见。惟其在位日久,略无兴复之意。弃其九族,《葛藟》有‘终远兄弟’之刺,不抚其民,周人有束薪蒲楚之讥,其甚也……东迁之初,王政尚存也,岂可不叙之于文武成康之后?及其末年,王政已亡,则《黍离》已降,虽欲叙之文武成康之后,何得而叙之哉?[ ]
假使平王能够拥有非凡的管理领导能力,在迁都之后,痛定思痛,奋发图强,再加上国家有一群贤德之人帮助管理东周,我想,东周的历史也不至于像史载的那样晦暗无光。但是,历史是不容许有假设的,它是真实发生过的,那段时光没有英雄出现去拯救这个即将凋零的王国,即使有少许的贤德之人出现,也被埋没在乱世之中。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