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模式的选择(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浅议中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模式的选择(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变化形势
经济发展的有好的一面,自然也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我们必须对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还是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增长的幅度由原来的高速变成了中高速,逐渐减缓。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资本、人力资源的流动,大大提高了企业破产倒闭和职工下岗的风险。经济全球化也是导致行业间、城乡不平等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了一个人在企业乃至是社会中的地位分层,很多人也因此降格成为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队伍的发展庞大急需社会保障的调节。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也在不断加大。
表1 我国2005-2012城市和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年份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差距
2005    10493    3254.9    7238.1
2006    11759.5    3587    8172.5
2007    13785.8    4140.4    9645.4
2008    15780.8    4760.6    11020.2
2009    17174.7    5153.2    12021.5
2010    19109.4    5919    13190.4
2011    21809.8    6977.3    14832.5
2012    24564.7    7916.6    16648.1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整理
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从2005年的7238.1元一直上升,到2012年已经有16648.1元。可见,我国城乡差距一直存在,急需调节。
另外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一个指标。基尼系数的大小与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呈现负相关。一般来说,基尼系数超过0.4就进入危险状态,也就意着收入分配非常不公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采取手段调整的话情况会还会越来越严重。
 我国2003-2012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整理
从上图可知,我国从2003-2012年的基尼系数全部在0.4以上,这说明在这个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是很不公平的。但是从短期来看,我国城乡之间不平衡的改变比较困难,消除城乡差距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便是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发挥最大的效用,帮助这么多人脱离贫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总的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一直是一个好的势头,但是依旧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这样的不稳定性的存在虽然可能不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但是如何任其发展下去,或多或少也会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经济的不稳定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调节,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主要的选择之一。社会保障模式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实现形式,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也决定着各国需要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保障模式。那么在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模式的成功之处的同时,我们国家应该从实际国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社会保障模式。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框架和主要特色、不足之处
1. 论文框架
本文的研究过程在于:首先,对社会保障制度理论有一个基本的阐述,介绍了其定义、内涵。其次,介绍了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类别以及不同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然后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且用数据重点突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最后阐述了目标模式的构建,主要内容包括目标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内容、特征和模式实现路径。研究展开如下: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