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视野下规避网络谣言的策略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传播学的视野下规避网络谣言的策略研究(2)


一、网络谣言的起因
网络谣言的泛滥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网络的低门槛使得网络信息的发布具有高度自由化,传播者在网络上有意识的传播谣言是网络谣言形成和传播的重要因素,而网络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的各种复杂心理则推动了网络谣言的病毒式传播。    
(一)网络门槛低,具有高度自由化
网络的低门槛给网民提供了自由言说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每个人都可以制造或传播信息,信息的发布几乎不需要成本,且在网络中发表言论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使该空间具有高度自由化。不像传统媒体消息的播出需要道道工序,层层把关。可以说,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高效快捷性、低成本性、复制性等特性使得谣言一旦在网络世界传播,则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无限延展。过去那些极少可能在媒体曝料的小道消息、八卦耳语,如今却成为备受网民关注的热点佐料。例如,今年3月13日,有网友发微博称:优尔小龄童于3月12日早上八点半病逝在浙江绍兴慈济医院。经查实,此消息为谣言。因为优尔小龄童在当天晚上23:36分尚在更新微博,透露电视剧《新燕子李三》的拍戏进程。像此类虚假消息是极少可能出现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上,但因为网络的门槛低,信息发布具有高度自由化,使得此类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二)传播者传播意图的有意性
“谣言是指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 在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传播者,他们能洞察人们的信息需求特点并借助信息迅速扩展所产生的巨大舆论效应,从而达到某种特定的意图或目的。有些人是以娱乐为目的,借着网络有意的散布谣言,力求从造谣和谣言传播中得到快感。比如,2012年10月25日,一个名为“神武独行侠”的博主,发微博说河南商丘虞城有一男士帮着自己的好友迎娶新娘,后来却因为把新娘拐跑而被刑事拘留,这则消息一时间在网络上疯传,后来经过公安人员证实此案件系谣言。也有一些人因为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对所处的社会对政府对公共权力有不满情绪,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化解矛盾,往往通过网络进行发泄或者是报复。如网民“陈州州长”发帖反映河南省商水县的警察贾某在周口市嫖娼时被警方发现,于是他依仗自己的警察身份不接受调查。此帖一经发表便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和大量的跟帖评论。后经警方查证,该发帖反映的内容完全失实。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故意制造、散播谣言来诋毁竞争对手从中获取利益。2010年底,腾讯QQ与360的恶战中,360散布谣言声称腾讯软件具有窥探用户安全隐私的功能,损害了腾讯的声誉和用户的利益,危害了网络公共安全,构成了不正当的竞争。
(三)网络受众信息接收心理的多样性
网络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的各种复杂多样的心理,直接推动了网络谣言的传播。其一,从众心理。很多时候网民看到一则消息很少去理性思考它的真实性,而是盲目的随从大多数人的做法。最为明显的就是各种疫情事件发生以后伴随而来的疯狂抢购。无论是“非典”时期抢购板蓝根,“甲流”的时候抢购大葱,还是兰州抢盐风波,均表明当人们对所处环境充满不确定时,多会选择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以避险,而较少去辨别引发行为的信息的真伪。其二,猎奇心理。越是私密的事情,越是好奇。而谣言制造者正是牢牢抓住网民这一心理,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交互性,大肆的炮制花边新闻,编造故事加以发布和转载,给当事人的个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严重损害其名誉,也使网络空间充斥着低俗趣。其三,泄愤心理。泄愤心理在网络传播中也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状态。由于当前我国各方面体制结构还不够完善,很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人们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以解决,于是转向虚拟的网络渠道寻求利益诉求,宣泄对社会、政府、公权力的不满情绪。“艾滋女”事件之所以在当时网络上迅速传播,各类媒体争相报道,正是因为网民们对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失丧、社会人文环境污染等现象的不满情绪。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