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城记》中的时间书写研究(2)
时间:2019-10-26 20:08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2、顺应生活葛天民创立了一个农林试验场,每天过着平安无事的规律生活,没有经费也照常经营,毫无怨言。后来农场即将被占,他主动辞去职务。对于这件事,他只是笑道:“有臭的地方总是有苍蝇的。1” “对于一切都满意的微笑2”是葛天民的标志性表情,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毫无要求。邮差先生在小城的唯一一家邮局内身兼数职,但每天依旧有许多空闲,只好在公案上剪裁花样。他住了十多年,对小城居民十分熟悉。他幽默调侃别人的信正在路上睡觉。 他很享受送信的路途,并且喜爱小城的天气。凡此种种,都表明邮差先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很满意。他们甘于现状,对当下的生活很满意,并且情愿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卖煤油的老人和买主熟稔地寒暄, 买主不说也知道要打四两油。 “他有他的老声音,从来不变的声音。 ” “所有的灯他都认识, 只要摸摸他就知道是谁家的, 甚至是谁用的。 ” 3这无一不说明老人常年在小巷做生意,有固定的主顾,所以驾轻就熟。虽然他自己也说自来火越涨越没利赚,每天最晚点亮自家的灯,但他不关心原因,只是以此为谋生手段,平稳度日。说书人靠说书艰难度日,求的不过是活下去,最终仍因贫病交加而死。他的一生只留下了说书的记忆,没有家,不知名姓。他们是挣扎生存的普通人,只求安分守己地度日,能够文持基本的生活。孟林太太因为没有生儿子,只生了一个女儿,所以是在丈夫的威焰之下战战兢兢过生活的,因此厌恶任何暴力。但“我永远没有听见她说过她丈夫的坏话,她敬重他,她只说他的脾气并不和善。 4” 虽然受到不公的对待,但孟林太太没有怨恨,只是接受着事实,忍受着痛苦。在丈夫死后,她会絮絮的解说孟林先生的死。这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影响的女性,时间对于这样一个过着寂寞平静的生活的寡妇而言,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素姑从少女时期开始做不同式样的嫁衣, “宽的、瘦的、长袖的、短袖的、挑花的、镶绲的5”。这表明对未来怀着美好的幻想与期待,但是最终时光消逝了青春,素姑变得憔悴。 “她已经绣满两口大箱,她为她的同时的以及比她晚一代的少女们裁过嫁衣,并为她的母亲缝了寿衣,那么她还要这些做什么呢?她还缝什么呢?”1细细品,字里行间透出的是浓浓的悲哀。素姑懵懵懂懂感觉到生活的寂寞,但没有反抗的意识,只有隐约的惆怅和幻想。素姑走不出去,只能畅想外面的天地,凭借幼年记忆和上坟祭扫的见闻勾勒外面的风景。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他们虽受到不公的对待,但选择了默默地忍受,平静地接受。总之,这一类人固守着旧的生活方式,即遵循旧有的生活习惯,认同小城的生活秩序。他们本质上是心怀善意的一群人,在自成体制的果园城里安稳生活,终其一生没有什么太得意的事但也没什么太遗憾的事。他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以及其给果园城带来的变化。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