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美学思想论述+文献综述(3)
时间:2017-03-17 13:0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可以说“唐宋以来,注重自我本心,摆脱外在束缚的禅宗盛行,禅宗在士大夫那里留下了追求自我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与自然淡泊、清净高雅的生活情趣”。[4]在自然淡泊、清净高雅的生活情趣下,他们注重自我本心,追求以自我为核心的处事的人生哲学。 (二)禅宗思想的美学本位论 所谓本位论是指研究物体存在的本源和方式的哲学学问。在人类没有产生以前,自然界有且只有一种存在方式,那便是自然存在,并且此时,自然界是统一的、没有分割的整体。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世界分为两大类: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那么,禅宗美学的存在方式究竟是自然存在,还是社会存在,抑或是以非本体的形式存在呢?这就必须从本位论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众所周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思想灵魂。“因为禅宗是把心性论作为自己理论基础,而‘心’这个概念又是整个禅宗哲学与美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禅宗的整个理论体系就是从把握本源——‘心’这一点出发而建立起来的。”[5] 禅修者在习禅时是在“本心”之上,在此意义上,性即是心,心即是佛。如果离开此观点,一切皆为妄想、空想。禅的最终目标是精神的解脱,精神解脱便是顿悟。当年,释迦摩尼为了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办法,在菩提树下参禅、悟道,直到顿悟成佛。这其实就是一个与大自然融合的悟识。为了达到这个需要澄清许多悟识。而这种悟识是由因缘而来,因缘是由十二种交配,那么,妄识也就有八十多种。想要澄清,要经过漫长的修炼。 中国人和别的国家的人信仰不同,中国人讲求阴阳,这里的阴阳实质上就是“空观”,于时间空间的自由自在。要想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求禅修者参禅时不含任何的功利的、物质的、实用的个人欲念和目的。做到一切皆空,万法皆空,空诸一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还得本心,获得精神的解脱。可见,禅宗是把“空观”作为本位论的。而这为意境美学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