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测试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存储测试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存储测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思想来源于通讯技术领域的信息理论,是信息存储测试的理论基础,现代信息论的应用将有利于促进存储测试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1.2.1  国外发展状况6608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存储测试技术的研究[ ]。80年代,Louis R S提出的“应用于弹丸测试的先进的数字存储测试仪”概念,研究了存储测试的实现方法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并将存储测试仪与无线电遥测仪在性能特点上作了对比,指出存储测试仪具有结构简单、不需要发射天线、微体积、低功耗、可重复使用等优点。他们研究“A”, “B”,“C”三种存储测试仪。“A”型存储测试仪用于测试火箭弹丸膛内a-t曲线,抗过载3万g,重复使用次数为20次;“B”型存储测试仪是一个多通道测试仪,它利用自带的加速度开关启动记录过程,测试内容包括引信零部件运动速度,全弹飞行时间以及其他一些时间参数;“C”型存储测试仪用于弹丸侵彻终点目标过程的过载波形记录,该记录仪在ARRADCOM空气炮上做了模拟测试[ ~ ]。从1983年到1987年国外有关文献的报道中可以看出,美国、以色列、法国等国在这项技术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德法研究所完成了和无线电遥测系统兼容的小型存储遥感系统,存储容量为8K*8,可承受8000g过载;以色列为终点参数快速存储专门建立了水回靶道;奥地利推出了B700高G遥测系统,利用存储遥测加无线电遥测将膛内数据延时20ms,出膛发射由地面站接收。90年代,美国的SNL实验室研制了小型、单通道、高g值的加速度记录器可以承受40,000g的加速度,采样频率为15KHz。IES公司的52型高冲击模拟信号记录器可以达到400KHz的采样频率,可以工作在100,000g环境中[ ]。
1.2.2  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从80年代初期开始了存储测试技术的研究工作,现已取得相当成果,技术史已经相当成熟。国内是在1983年开始研制引信数据的存储测试方法,刘致安和梁燕熙提出了存储遥测的概念[ ],预测了随着大中规模集成技术的发展,将出现以存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测试方法。太原机械学院首次在国内应用存储测试技术获取火箭扫雷弹外弹道加速度曲线[ ]。张文栋在1986年对弹载数据采集与存储测试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应用作了探索性研究[ ]。1988年张文栋又提出了引信动态数据的存储测试概念,研制了引信动态数据存储测试系统[ ]。1993年祖静等人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存储测试技术的若干理论问题并付诸实践。“七五”“八五”期间国防科工委重点预研究课题“电子测压蛋”、“引信膛内环境,飞行环境及终点环境参数的快速存储与再现技术”和“制导兵器专用测试技术”,使我国在存储测试理论与技术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达到和部分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现在的存储测试技术已经能够适应高温、高压、强冲击振动等恶劣的环境条件,可以自动完成对被测信号的实时采集与存储。目前,我国存储测试仪器已成系列化,存储容量从4KB到100MB,采样频率从10Hz~10MHz可编程,并能够实现实时自适应采样和压缩编码存储,抗过载能力也已达10万个g[6]。
随着微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来困扰存储测试技术应用的系统微型化、成本昂贵、记录容量不大等问题等得以解决,使得此项技术得以实用化。当前存储测试系统正向超大容量、模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微型机电系统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存储测试技术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单片集成测试系统和微型存储仪器将为存储测试技术开辟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