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与《伤逝》的互文性解读
时间:2019-12-02 20:3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要:《伤逝》中子君的悲剧是鲁迅对易卜生《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后的思考,两个文本之间存在着互文性关系。这种互文性具体体现在二者的题材内容人物形象和叙事结构三方面。对《玩偶之家》与《伤逝》的互文性解读有助于读者更清楚的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它们在文学及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42245 毕业论文关键词:《玩偶之家》;《伤逝》;互文性 The Intertextu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Doll's House and Mourning Abstract: Mourning Tragedy of Zi Jun Consideration is leaving after Lu Xun Ibsen The Doll's House in Nora, there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he two texts. This intertextuality embodied in the characters of both subject matter and narrative structure in three areas. Interpretation of intertextuality Mourn the Death of A Doll's House and help readers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rinsic link between them. In recognition of their role and value in literature and real life. Key words: The Dolls House; Mourning; Intertextuality 目 录 摘 要1 Abstract1 前言1 一、题材内容的互文性2 二、人物形象的互文性4 三、叙事结构的互文性5 结语7 参考文献7 致谢9 《玩偶之家》与《伤逝》的互文性解读 前言 互文性,一般是指一个文本与其它文本之间的的指涉性联系,是由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法国的克里斯蒂娜提出的,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编。”[1]即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孤立的单独存在,而是或多或少的受到其他文本的影响。换句话说,一个文本是在其它文本的影响下转化而来的,互文性强调的是文本与其它文本的相互指涉、相互参照的关系。互文性注重于文本与文本之间的指涉性关系的研究,是对以往仅仅关注一个文本自身内部文本研究的突破。 从互文性的角度来说《伤逝》和《玩偶之家》都是以家庭为题材的作品,两位作家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是都对各自国家不同时代背景下女性特别是家庭生活中的女性进行了深刻的描写,反映了女性对个性解放与地位平等思想的追求。两部作品注重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观察,着重于普通人家庭日常生活的描写,集中反映了两个家庭矛盾激化并最终走向解体的过程。《玩偶之家》和《伤逝》都在各自的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相同的方面,但也有不同的方面。产生结果的不同与作家的创作思想以及思想倾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时代背景下的地域文化的不同相关。鲁迅的《伤逝》是对《玩偶之家》的继承与吸收,但是子君的悲剧性比娜拉离家出走的悲剧性更强,这种悲剧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五四时期青年男女在启蒙思想与当时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的巨大的矛盾,这种矛盾除了主人公自己身上的缺点之外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即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环境中旧的传统文化仍然占据当时社会生活的主流。虽然两者都是有关女性离家出走的故事,但鲁迅的《伤逝》增加了子君出走之后又回到了家中的情节。总之,两部作品在题材内容、人物形象和叙事技巧等方面都存在很强的互文性。 一、题材内容的互文性 从题材上来说,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鲁迅的《伤逝》都是以家庭为题材的作品。家庭是一个社会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家庭生活中的基本矛盾,并进一步描写了两个幸福家庭解体的过程。作家注重从对家庭的描写中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