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2)
时间:2019-12-07 10:3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自从 1992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设想在我国提出之后, 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跨越性的进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减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率管制,于是利率市场化的变革正一步一步席卷整个金融市场。贷款利率管束全部放开,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史上的里程碑。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破除利率的固化以及金融抑制的牵绊。之前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为了避免银行业竞争激烈通常会限制存贷款的利率(俗称利率管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打破了这种固定模式,当银行的存款利率上升吸引居民存款,又以较低的贷款利率借给中小企业与个人,此时银行中间利差就会缩小,利润将降低。当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出现盈利较少时,会促使银行积极调整自己经营的业务,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扩大中间业务比如个人理财等等。银行拥有对存贷利率价格确定的权力时,银行自身必须提高自己的定价能力,同时需要注意面临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产生也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有合适的风险计量方法,只有准确的度量发现风险才能进行风险的管理工作。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营造了自由的金融环境,促进银行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分配,加强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银行获得了自主的定价权,使得资金价格能有效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这既促进了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优化调整,又有利于商业银行之间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但是,由于各个商业银行面临不同类型的利率风险并且管理风险的水平也有差异,因此,它们承担不同的利率风险,同时也要求银行需要进行全面的利率风险管理。中国的商业银行需要提高管理利率风险的意识,对市场化国家的经验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改善自己的管理机制,引进和运用外国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利率市场化理论从出现至今已经有 40几年的时间间隔。 那时著名的经济学家麦金农和爱德华·肖考察了对一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他们发现在政府严格管控下,金融市场出现了低效率的状态,资本在市场流通中也不活跃,于是“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应运而生。麦金农的“金融抑制论”认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传统的金融国有企业如银行、证券等由于其垄断性,很容易出现低效率状态。民间资本市场流通率低,闲置的资金会优先分配到国有金融机构,这就造成了资金配置不具备有效性。相反,低迷的国民经济又妨碍金融行业的正常运作,造成金融市场的混乱。同样经济学家爱德华·肖也初次提出了“金融深化论”的观念,他认为在金融环境中得取消利率管制政策,这样才能为金融的发展做好扎实的根基。在利率风险管理计量方面的理论发展也源远流长,通常被众人所熟知主要是国外比较成熟的三种模型。久期概念是由英国人麦考利(F.R.Macaulay)1938 年最早提出。麦考利久期模型的出现具有时代的意义,然而当时的利率市场比较稳定,利率波动不强,麦考利久期模型没有发挥出独特的作用,没有进一步发展。当然在国外的研究中不仅仅只是上文所列举出来的几位经济学家,还有很多为此发展做出贡献的学者,比如 VaR模型的出现就为风险度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