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二胡版和钢琴版比较分析(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二泉映月》二胡版和钢琴版比较分析(2)

这种叹息式的引子巧妙的引出了凄美深沉的音乐主题。如下:

 

十个小节的主题乐段出现动静结合,先静后动的对比,也可能是道家出身的华彦钧特意为乐曲注入道教阴阳相生的元素。 蒲亨强在《〈二泉映月〉曲式结构中的阴阳观念》一文中,则认为“《二泉映月》的结构思维受道教哲学“阴阳互补”观念的影响,两个主题在旋律形态和性格以及变奏发展幅度上均有明显的对比性,构成一静一动、一阴一阳的互补关系。”

主题部分的乐句则以do、sol这两个音为分界线,它们以八度跳进的旋律连接方式就构成了中国传统的“鱼咬尾”,使这首《二泉映月》具备了典型的中国民族特色。

主题后的五个变奏对主题的扩充逐步加大,旋律上也充分体现了阴阳互补、高低起伏的关系。一直到第四个变奏使全曲情感彻底激发,随着变化的加大,达到了整首曲子的最高潮部分。而最后的第五变奏又从激情的情绪转变为安静的深思,像是演奏者对生活的无奈,又像是对生活的思考。关于《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 刘正维在《崎岖的音线、坎坷的人生———〈二泉映月〉析》中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全曲从引子到AB的变体,共计19个部分,它们中间形成18次鱼咬尾的周而复始,彼此紧连、糅合一体,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尽思绪。”

(二)钢琴版《二泉映月》的一度创作

在二胡曲《二泉映月》中,第二主题是全曲主要情感的体现,第一主题整体低沉压抑,主要体现了作者郁闷心情以及对生活的感受,从而为第二主题的起伏变化做铺垫,使第二主题在感情上的所有情绪的变化,在第二主题中的5次间隔反复和旋律末尾作的扩充上充分体现出来。以ff的力在第二主题中音区的陈述,往后趋势都是持续向高音区突进,形成了局部高潮。

钢琴曲《二泉映月》在二胡曲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储望华先生将二胡版《二泉映月》进行缩短加工,减少了一个变奏,使整首作品减少了24个小节。由五个变奏减少为四个变奏(共65小节)。与原版相比,乐曲在低、中。高三个声部交替进行,层次分明,在音乐发展变得更加严密的同时让乐思在起伏有序中得以充分的展开。结合钢琴的音乐思维和审美,使之更加鲜明生动,连贯紧凑。在主题上的主旋律完全移植二胡版《二泉映月》的曲调,使得气氛平稳宁静。

储望华先生在阿炳版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钢琴丰富的色彩、力度等特点,借鉴西方和声思维和复调的写作技法,同时又融入中国民族文化思维,进行细致加工,在保持原版韵的基础上,将《二泉映月》改编为一首具有中国风格的多声部钢琴音乐作品。

二、二度创作对比分析

1950年,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以音响的形式被保存和流行,而不是以静态的乐谱的形式流传。而储望华先生本人即可作曲同时又是优秀的演奏家,他在《二泉映月》(钢琴版)的一度创作完成后的第6年,进行了作品的首演。因此,本文即将分析的《二泉映月》的两个版本,分别是阿炳版《二泉映月》和储望华版《二泉映月》。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