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音乐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运用 (2)
时间:2019-12-19 21:2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虽然音乐与电影分别属与两种不同体系的艺术类型,但是自电影事业形成以来,音乐的发展便与其颇具渊源,音乐在电影中,逐步成为了取得渲染场景氛围、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要素。同时,随着电影艺术的进步,其配乐也突破了器乐曲的限制,独唱、合唱、重唱、齐唱等各种丰富的声乐形式纷纷进入到电影音乐的范畴之中,不少经典之作都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回忆。 二 合唱在电影音乐中的艺术功能 合唱音乐,可以说是声乐艺术中最为自然质朴,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人声演唱形式,这种演唱形式十分普及,参与面也非常广泛,使其在电影音乐中占据一席之地。 电影音乐中,合唱起到了连接电影画面与观众内心情感的桥梁式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更好的衬托出电影的艺术魅力,且能使观众从心理上与电影的艺术表达产生共鸣。自20世纪30年代起,电影音乐交响化时代的到来,使合唱音乐得到了更多电影导演的青睐。如1938年俄罗斯导演谢尔盖·M·爱森斯坦执导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Aleksander Nevski),其中合唱音乐是由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创作。此后,合唱音乐被广泛的运用于电影之中的例子俯拾即是,数不胜数。且大多获得了成功与赞誉,如艾米丽·阿多力诺执导《修女也疯狂》(Sister Act)、汤姆·霍伯执导的《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彼得·杰克逊执导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罗兰·约菲执导的《教会》(The Mission)等等 。 在电影《悲惨世界》中,男生合唱“look down”响起,声音低沉而浑厚,与电影画面中的犯人劳动的场景融为一体,因而让观看者进入到紧张压抑的氛围之中,为这部电影的悲痛的感情基调作了有力的铺垫。当电影中的画面转至另一个场景,同样的旋律再次响起,但这次却包含着深刻的斗争精神;当电影的画面切换到小英雄伽弗洛的时候,这时影片中的音乐响起,把影片推入到了高潮。此外,在另一种类型的电影当中,人们还借助运用合唱的表现手法渲染这部电影场景中的氛围,例如电影《凶兆》中戈德·史密斯借用《卡尔米娜·布拉那》的开场大合唱来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而在另一部电影《鬼驱人》中,戈德·史密斯也同样运用合唱形式为人们呈现了一种恐怖的场景。 合唱有着广泛的音域,多种多样的音色,以及各种表现形式,它能够增强影片的戏剧性。例如,在1993年上映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中,影片描述了关于犹太民族热爱音乐的故事,犹太人热衷于运用合唱来作为抒发他们情感的一种表现方式,因而很多作曲家尝试再电影中使用各种不同的合唱形式,约翰·威廉姆斯就是其中之一。这些不同的合唱形式的使用为影片增添了不一样的戏剧性色彩。其中,有一场戏是描写的焚尸场景,场面十分惊悚,此时的响起背景音乐是《牺牲我们的生命,我们就得到了生命》,这是由音乐响起,这时由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一首合唱曲。这首合唱曲与焚尸画面的结合让观看者产生了视觉上的鲜明对比,既增强了电影画面的戏剧性,更使观看者感受到强大的震撼力,与此同时,影片中响起了《耶路撒冷的神》,这是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影片中出现的红衣女孩的场景与这首歌曲的融合,将小女孩的内心感受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产生了一种不同的视听感受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