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性的消解与建构从《海鸥》看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性(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戏剧性的消解与建构从《海鸥》看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性(2)


一、“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发展过程
西方戏剧源于古希腊戏剧,从古希腊悲剧到契诃夫戏剧产生之前,中间还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古典主义戏剧,启蒙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与现实主义戏剧,这被统称为古典戏剧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他们被称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在他们之后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古典时期的莫里哀和现实主义初期的易卜生等。他们遵循的戏剧法则都是一样的,都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确立的那套戏剧创作法则,即在内容上,戏剧冲突侧重于激烈的人物、事件的外部冲突;在形式上,戏剧情节侧重于情节的整一、凝练、集中。
在众多的“亚里士多德”式戏剧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俄狄浦斯王》,它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这部剧的内容是忒拜城的俄狄浦斯王子为了防止“杀父娶母”的预言成为事实,被迫离开了忒拜城,并成为了科任托斯国王的养子。但是天意弄人,他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他的亲生父亲,使预言的第一部分成为事实。后来他破解了狮身人面妖怪提出的难题,替忒拜国消除了灾难,被人民拥上了国王的宝座,而且还娶了他的母亲,至此预言的第二部分也成为事实。真相大白后,他的母亲因羞愧而自杀,为了赎罪,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终生流浪。剧中的主人公俄狄浦斯是一个诚实正直、直面苦难、勇于承担责任的英雄,却遭到了命运残酷的捉弄,这部剧典型体现了个人意志与命运之间的激烈冲突。俄狄浦斯一直在用积极的行动反抗既定的命运,事件与动作的冲突在这部剧中表现得很强烈,这典型体现了亚里士多德《诗学》里的戏剧法则:人物外部动作冲突、事件的冲突大于人物性格、精神的内在冲突。
同时,这部剧事件集中完整,采用“闭锁式”结构,剧情的发展从神谕的昭示,到“杀父娶母”事件的发生,再到最后俄狄浦斯的自我救赎,是一个完整、集中的过程。在剧的开头交代起因,中间展现因为起因而引起的各种斗争、冲突,在结尾处,各种斗争、冲突都有了彻底地终结。在这部剧中,情节是整部剧的核心,完全符合亚里士多德为悲剧总结的文体原则,即“情节整一”的观点。
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品《美狄亚》也是一部典型的“亚里士多德”式的传统戏剧。主人公美狄亚是一位聪明、富有激情的女性,为了爱情她不惜背叛了自己的亲人和国家。她偷取了父亲的金羊毛帮助丈夫伊阿宋解决难题,并和他组成家庭。伊阿宋在美狄亚的帮助下杀了他的叔父并登上王位,后来他在争夺科任托斯国的王位继承权时,选择了年轻貌美的公主,抛弃了美狄亚。美狄亚为了报仇,毒死了公主,杀死了自己的孩子,逼死了伊阿宋,最后独自逃离了科任托斯国。剧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将内心的复仇意志直接外化成行动,靠事件与人物的外部动作冲突来获得戏剧性。同时,这部戏剧情节完整统一,美狄亚为什么复仇,怎样复仇,以及复仇之后有什么样的下场,这三部分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情节紧凑的整体。这部剧层次分明有序,任何部分都不能挪动或删除,完全遵循了传统戏剧的“三一律”规则,达到了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性,充分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情节是悲剧的根本,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悲剧的灵魂”[2]这一观点。
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也是“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一个典型代表。剧中的女主人公娜拉是一个天真、热情的小女人,她的丈夫自认为很爱娜拉,但实质上只是将她当做玩偶,他内心其实非常虚伪自私,娜拉看清了这一点后便决绝地离开了这个家。这部剧登场人物不多,语言精练明确,剧情紧凑,场面紧张,矛盾冲突尖锐,全剧只有一个完整的情节主题 ,比较接近“三一律”的创作法则。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