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对投资者的影响(2)
时间:2020-02-29 20:2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融资交易就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基于对股票价格上涨的预期,向券商借入资金用于买入证券,投资者到期归还本息。故又称买空交易; 融券交易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基于对股票价格下跌的预期,向券商借入证券卖出,投资者到期归还相同数量和品种的证券,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故又称卖空交易。 2.融资融券与证券市场流通证券的区别 尽管融资融券业务属于证券交易中的一种,但其与市场中的流通证券买卖相比较,融资融券业务在形式上和投资收益分析上都存在一些显著的不同。 (1)交易策略不一样。普通证券交易获利只能处在看涨做多的环境下,但融资融券业务以双向交易为基础,投资者不仅能从股票市场的涨价行情中赚取收益,也可以在股市低迷、价格进入下跌区间时选择做空赚取利润。更重要的是,融资融券为投资者和市场提供了一个股票市场双向交易环境,也是一种新的交易手段。 (2)期限不一样。普通证券交易没有时间限制,但融资融券交易自投资者实际使用证券或者证券之日起,期限不得超过半年。 (3)保证金要求不一样。普通证券买卖要求百分之百的保证金,以保证投资者能以自身的实有资金开展交易活动,但融资融券具有高风险高杠杆的特点,通过放大交易规模使收益倍增,但与此同时也放大了亏损系数,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二)美国证券行业融资融券业务情况 美国证券市场的真正崛起是伴随着19世纪的信用交易机制而逐步发展的。而随着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市场实现了投资者要求的更高的流动性和更好的稳定性。尽管如此,证券市场的股票价格依然存在高估或者低谷的情况,此时以双向交易为基础的融资融券交易很好地发挥了发现合理的市场价格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市场泡沫的膨胀。然而在1929年,美国爆发了被看作是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毫无疑问,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融资融券业务在某些方面催生甚至助长了此次危机的发生。尽管在事后的各种研究均表明,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并不是造成4年经济危机的引爆点,但美国监管当局依然认识到,倘若不能有效控制信用交易机制的风险点,更大的危机依然潜在。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证券法》,1934年又颁布《证券业务法》,都旨在对信用交易机制实行更严厉的监管,对信用交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19世纪60年代,融资融券交易再度出现繁荣迹象。直到70年代早期,美国证券市场的泡沫再度膨胀,证交所以大量无效化的流动性为代价,着手抑制泡沫交易。此举的后果导致市场上供给量锐减。为了平衡证券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同时为了满足各种套利交易者的需求,真正的卖空交易诞生--提供出借证券。由于基于期权交易的股票借贷行为与融券卖空的股票借贷类似,同时期权交易、B-S期权定价公式盛行,融券卖空交易得到进一步发展,甚至连养老基金也成为其中的交易主体之一。美国证券市场的融券做空制度化在80年代中基本实现。 美国的融资融券机制属于典型市场化信用交易模式,以分散化的信用授信模式为标志,基于发达的证券市场的存在,例如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回购市场等,基本上完全采取市场调节这一无形之手,政府不会设立专门的信用融通机构干涉。 总体来说,美国的证券市场凭借其市场化程度高、融资融券渠道种类多样化以及信用交易主体广泛等特点,都显示着其交易机制臻于完善,这对于维持整个美国市场乃至整个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的意义不言而喻。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