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钓鱼岛事件”为例探析网络媒体的传播策略(3)
时间:2017-04-09 12:4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网络暴力”泛滥 所谓“‘网络暴力’即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表现为网民在网络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使得当事人的名誉被侵犯,人们称这种行为叫‘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的表现即是破坏道德底线,并伴有侵权行为的发生。 在钓鱼岛事件中的“网络暴力”行为主要表现在人们非理性的“保钓”运动。打砸中国人买的日系汽车,在中国人开的日式料理店明目张胆吃霸王餐,谩骂殴打购买日本货的中国人,以及袭击一些日本来华人员,以此来发泄心中怒火,表达对日本侵占钓鱼岛的不满,达到自我意识的“保钓”。在天涯论坛上有这样一篇文章《从周边形势,美日阴谋论钓鱼岛事件中国出路,民众之行为》, 由文章题目可以看出,作者对美日两国存在强烈的敌对态度。文章中提到钓鱼岛事件实际上是美日的阴谋,最终目的想要灭亡中国,钓鱼岛问题要想得到解决,唯有一战。如此论断是非常不理智的,撇开美日是否有阴谋不谈,如果中日真的开战,对中国又有什么好处,劳民伤财不说,更是打破了国际和平的大环境。此类文章在天涯论坛上还有很多,网民长期受到这种非理性信息的轰炸,而媒体的舆论引导又不当,最终导致了“网络暴力”泛滥。 (三)网络传播信息激进化 网络传播信息激进化在钓鱼岛事件中主要表现为传播激进的爱国主义情绪。这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积极的爱国主义情绪使我们在看待钓鱼岛事件能有一个全观的角度,理性的思文,可以宏观的处理好钓鱼岛事件。但是很多人都被非理性的爱国主义情绪所包围,使得在对待钓鱼岛事件上弊大于利,情绪大于理性。例如在日本扬言要将钓鱼岛收购的时候,中国人民便在国内展开大型的游行示威活动,打砸抢烧日本料理店、抵制日货、破坏日系汽车。可是仔细想想,破坏的全是同胞的财产,伤害的也是同胞的感情,日货和日系汽车依旧畅销,日本也毫发无伤。这种行为就是将个人不理性的情感和自私的谋取利益的动机掩饰在了“爱国”这一崇高的理由之下,在中国人开的料理店吃霸王餐,恶意破坏同胞的财产,然后美其名曰“爱国”,跳出网络这个虚拟的时空,站在现实的角度,这些所谓的“爱国”岂不是显得滑稽。网络传播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更多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是从网络上爆发的,因此面对网络传播信息的激进化,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去看待,及时的“拨乱反正”,坚决抵制“同流合污”。 三、网络媒体传播存在问题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利弊共存的,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壮大,在为人们信息接受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问题也伴随着出现。例如在钓鱼岛事件中人们最新最快的信息都是从网络上获取的,可是这些的信息中也不乏“鱼目混珠”的。而这些伪真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同时也将舆论引向非理性,偏激的方向,从而导致“网络侵权”和“网络暴力”的泛滥。网络传播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这些问题也伴随出现,归根溯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网络法规不健全 法律往往落后于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相对法律的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网络法规不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大量黄色反动和虚假的信息存在于网络上。与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而言,网络信息的传播则更加复杂、多元。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得媒体对传播者的约束力减弱,常常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们在网络上可以肆无忌惮的评论,妄言。在充分满足网民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加大了网络管理的难度。而网络法规的不健全,致使“人肉搜索”、“网络谩骂”、“谣言披露”和敲诈诽谤等一系列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