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辛弃疾山水词的意象(2)
时间:2020-03-06 21:21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辛弃疾笔下的山水千姿百态,动静皆宜。群山时而奔腾而至,气势磅礴;时而静默内敛,不动森然。他写岩边溪水,清澈可爱,他写钱塘大潮,有气吞天地之势。他的词豪放悲壮,并且似乎是主导风格。豪放,源于词人炽热的爱国激情,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广阔胸怀。本文主要从辛弃疾的山水词意象着手,从多角度结合时代背景和辛弃疾自身的经历,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一章辛弃疾与山水词 1.1南宋时期山水词创作 山水文学是自然景物在作者脑内所显现的产物,和其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优秀的山水作品,不仅在于他生动形象的描写大好河山,更重要的是通过风景所展示出来的作者的内心世界。山水词中不一定只有山水景色,作者会通过作品来表达对大好河山的热爱,或者排解在官场不如意的苦闷心情,或者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山水诗的发展在当时经历了东晋时期的大量增长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滞后的。宋朝以来,苏轼是让山水词重新焕发生机的领头人,苏轼山水词的数量,超过了他之前的宋代山水词的总和。他的山水词词体形式主要是令词,也有中长调,不仅推进了潘阆、柳永等人之后词写山水景物的发展,而且使词咏山水情怀、刻画山水景物的功能大范围启动,并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宋朝南渡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间,一直内忧外患不停。当时山水词不是创作的主流,但是由于政局的动荡不安,统治者所奉行的是消极不抵抗政策,很多文人士大夫纷纷选择远离政坛,寄情山水。辛弃疾接过了苏轼手中的旗帜,将山水词这一文体进行了长足的发展。词这种文体在当时就成了最佳选择。这时期的山水词,在表面上抒发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大好河山的喜爱,但在背后藏着浓郁深沉的爱国之情。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