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死场》看萧红独特意识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从《生死场》看萧红独特意识

摘要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之作。《生死场》诞生以来,关于这部作品的解释与评价颇多,大多将其视为一部“民族寓言”或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的反帝国主义作品。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重读《生死场》会发现最震撼人心的是萧红在这部作品中呈现的农村里所有生命体的生死轮回的景象,这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其独有的写作意识。本篇论文主要以《生死场》作为解读的对象,试图分析萧红作品中的独特意识:生命意识、女性意识及悲剧意识。46166
毕业论文关键词:萧红;《生死场》; 写作意识;文本呈现。
ABSTRACT Novel life and death is Xiao Hong’s famous work. Since it birth, 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 on the work, most think it as a “national fable”, or a full of patriotic anti-imperialist works. However in the new era background, we stressed will find the most impressive biography of life and death is she presents the rural life of birth, aging, illness, and death in the work, which embodies the Xiao Hong’s deep feelings and unique writing consciousness of  life. Papers on <life and death> as the main object of interpretation, tried to analyze the consciousness in the works of Xiao Hong: life consciousness,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ragic consciousness.
Key words:Xiao Hong,  writing consciousness,  the original rendering
目  录
引    言    5
第一章  生命意识    6
    1.1由《生死场》探究萧红的生命意识    6
    1.2《生死场》的生命意识的独特价值    8
第二章  女性意识    10
    2.1《生死场》中的女性意识    10
    2.2《生死场》中女性意识的独特色彩与局限性    11
第三章  悲剧意识    14
    3.1生命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共性——悲剧意识    14
结    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引  言
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完成于1934年9月9日,1935年月12月,《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鲁迅为之作序,胡风帮她写后记,从而在文坛上造成了强烈的反响和巨大的轰动,萧红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而奠定了萧红成为当时具有一定影响力抗日作家的地位。这是一部描写“九一八” 事变前后东北乡村生活的小说。以一个女性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富有乡土色彩的生存图景。全书共分为十七节,前十节写的是中华民国“太平时期”的日子。与同一时期的作家一样,萧红也写在地主的压迫下,农民的反抗和阶级斗争,也想表达内心的不满,但是她着重描绘的是繁殖、伦理关系,以此来表现生命的卑微。
全篇小说以十一节为转折点,转入“满洲国”时期人们的生存状况,写到这时,人们才突然醒悟,发现自己是中华儿女,因为无法生存所以必须反抗。
小说较一般的“左翼文学”或者“抗战文学”有所不同,它有着更为深厚的人本主义内涵。萧红的小说《生死场》自问世以来,一直拥有十分广泛的影响。关于《生死场》的评价一直处于莫衷一是的状态,从最开始将它定义为抗日革命的文学代表作,到后面被解读为深刻描绘纯粹的女性主义,再到今天,我们重新品读《生死场》,可以很容易看出,《生死场》从头至尾充满着萧红独特的、带有悲剧性的女性意识和生命意识。这样一个全篇展示东北农村生活的文本,无情节,无主角,却有着它最原始的生气,并且像一个跳脱的生命,有着对无情残酷的生活现实以及毫不回避的罪恶生命体验,同时它也像一部重场景,重细节,布满意象的电影。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