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犯罪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知识产权犯罪研究(2)


1.2知识产权的含义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凭借自己智力和劳动创造出来的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在一定的期限内享有保护且也只在该期限内有限存在。这里的创造和成果主要指那些科技发明、文学作品、艺术创作、录音录像作品,也包括商业活动中的标志、名称、图像和外观设计,但凡创作和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权利人的专有知识产权。它是由专门机关对符合特定法律和条件的发明创造进行特定的标识。
  第二章 知识产权犯罪
2.1知识产权犯罪概念
我国《刑法》中知识产权犯罪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没有经过权利人的同意,擅自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成果,侵犯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破坏国家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侵犯知识产权罪有: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或者销售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假冒专利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知识产权是人类通过自身创造并将创意付诸于劳动而形成的物质精神成果的实体化权利。其中专利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是知识产权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
    当下知识产权犯罪的数据统计显示,包括案件数量汇总情况、受理情况、查处罚款情况都呈现数量偏大的上升趋势。 大量的不法科技获取严重妨碍了市场经济法治的监管,阻碍了良性经济的发展,因此防治和惩治知识产权犯罪活动的问题亟待解决。
2.2客体要件
知识产权犯罪属于类罪,被归类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其客体是被犯罪行为侵犯的权利人权益。其中“权”主要指权利,包括国家权利、法人权利等,也包括单位权利与个人的权利,其中的益指利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简而言之,经济刑法保护的法益包括社会经济和消费者参与社会活动所得的个人利益。
知识产权犯罪的特征,即具有违法性,违背我国刑法,就是对知识产权法等上位法的违背。不能只凭借社会危害性和主观恶意性的两个特征作为确定客体的主要依据,从知识产权概念上看,其包含了私权、公权、人身权和财产权等多项权利。这是知识产权法不同于其他法律的关键所在,也是它与其他犯罪客体不相同的地方。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犯罪客体可以理解为一种同种类权利的组合,换句话说就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权利其实根本上属于一类。
2.3客观要件
知识产权犯罪的客观要件:没有经过知识产权所有人同意,侵犯权利人专有权利,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其特征表现为:
1.    无权源性。行为人没有取得权利人的同意,违背了权利人意愿的行为。
2.    专有权利。行为主要侵犯了他人的专有权利,行为人采取了积极的动作,构成作为,且有侵权的结果出现,从而构成犯罪。
3.    主观过失。行为人主观过失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而这里的犯罪行为方式包括:假冒行为、非法出售、非法制作、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
2.4主体要件
知识产权犯罪的主体是知识产权权利所有人,包括:著作权人、专利权人、商标权人等。其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对主体的要求是达到我国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备相应刑事责任能力。国家也可成为犯罪主体。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