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探讨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物理论文 >

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探讨研究(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教学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是实验教学,在中国知网等著名论文网站中进行统计,我们可以发现有2748篇学术期刊、487篇硕士论文、28篇博士论文。国外对实验教育的研究很早,其中以美国为最。美国的实验教育十分活跃,是教学方式的主流,并且美国很多教育政策中都包含着实验的思想。近年来,国外许多学校在实施实验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为实验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国内,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提出实验教育,实验教育主要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工科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3]。

然而,实际上我国中学的实验教育并不是太理想,有的学校甚至完全忽略这一重要部分,只重视考试成绩,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所以,改善学校的实验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迫在眉睫。那么,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究竟如何?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针对这一课题,本人以杭州某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共发放143份,回收143份。(问卷附于本文末尾。)

2、文献分析法

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来了解本课题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学习相关理论原理,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3、观察法

利用实习的时间,参观实习学校的实验室以及实验设备,观察实习学校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和科学素养。

四、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程改革后,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实验内容,但是如果仔细地研究教育现状,实验教学并不是实行地很好。经过初步调查分析,发现目前的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解题能力强,科学素养却不高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以及实习期间的观察结果分析,现在的学生解题能力很强,但是这么多题型中,实验题的解题能力是偏弱的。然而,相对于解决实验题的能力,学生们的实验能力或者是科学素养才是最糟糕的[4]。我根据调查问卷的问题答案,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等级分为三类:较好、一般、较差。由上述柱形图我们可以看到,只有约12%的学生的科学素养较为不错,34%的学生的科学素养一般,而高达54%的学生的科学素养属于较差水平,这个结果显然与学生实际的解题能极其不相称。部分教师习惯用实验题的练习来代替实验,这样做学生对实验的熟悉度可能是够了,但是因为实际的实验过程要比题目里呈现的要复杂得多,一旦让学生单独进行实验操作时,种种问题就出来了。例如:在进行“测量固体的密度”这个实验时,很多没有养成科学习惯的学生就很容易将生活中随随便便的态度带入实验,有的学生量取清水时没有做到小心仔细,导致清水倒得过多或过少,拖延了实验进度;还有学生在用滴管滴定时,滴管的下端接触到了试管壁,或者用完滴管后将其倒过来拿着,这些都是不科学的做法,科学素质低下的表现。当进行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时,这些不良的实验习惯可能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2、面对现行中考体制,学生实验越做越少。

一方面课程安排的课时十分紧张有限,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改革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地落实下去,学生和教师们还是面临着严重的书面考试压力,所以,为了应付这种压力,教师们不得不放弃学生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自进行实验的教学方法[5]。因此,教师们通常采用程式化的“口头实验”,或者“想象实验”,也就是以书本上的理论为指导,利用相应的实验手册进行引导,教师们口头讲述实验,依次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配置,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误差分析讲一遍,然后又学生自己想象实验的过程,或者只是在黑板上大致体现一下实验过程,导致学生们不能通过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实习期间,我曾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使用天平称量小铁块的质量,结果这位学生的操作过程毫无逻辑性,完全就是胡乱操作。经过课后了解,这些学生果然很少做实验,平时也就是老师进行“口头实验”,学生进行记录而已,对实验的态度也是毫不在意。然而,这样的实验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没有实际操作的实验过程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启发,所以形成了学生们对每一个实验操作和结论都只会死记硬背,一旦让其进行实验操作就不知所措的现象,使学生们养成不良的实验习惯,觉得实验十分没有意思,渐渐对实验失去了兴趣,无形中大大地增加了学习负担。长此以往,尽管学生的知识水平可能有所提高,但是他们的科学素养却还是原地踏步。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