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戏曲锡剧进课堂的可行性
时间:2020-05-22 17:0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种形式,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各大剧种在当代同样有着发展困难的境遇。本文以已有100多年历史的锡剧为例,探讨锡剧的艺术价值,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中小学生对锡剧的认知程度,浅谈地方戏曲走进校园能为戏剧文化的传承带来的价值,以及所面临的发展问题。49322 On the feasibility of drama into the classroom——a case study of the Wuxi Opera Abstract Opera is a 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However, each type of Chinese drama has a difficult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is paper takes Wuxi Opera, which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value of it, and to analyze the awareness of Wuxi Opera among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also aims to discuss what value it can bring to the heritage of dramatic culture by ‘local drama into the classroom’, as well as what problems Chinese drama will face during its development. Key words: Wui opera worth questionnaire music education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Ⅰ 目录Ⅱ 前言-1 一、锡剧进课堂的意义-1 (一)锡剧的文化内涵-2 (二)锡剧的时代价值-2 (三)锡剧的现状-2 (四)锡剧进课堂的意义3 二、锡剧进课堂的可行性分析4 (一)调查问卷及分析-4 (二)锡剧进课堂将会遇到的困难6 (三)对于锡剧进课堂实施意见-7 参考文献-9 附录110 前 言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种形式,它构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传统戏曲都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本文以锡剧为例,浅谈地方戏曲走进校园的价值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锡剧起源于江苏南部的常州和无锡一带,是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吴歌。锡剧最早在无锡的羊尖严家桥一带出现,主要表现形式为山歌,小调,弹词,宣卷,花鼓,滩簧等。锡剧作为地方戏曲重大曲种之一,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大表现形式,将锡剧走入校园,让当代学子最直接的感受戏曲文化,以及让民族传统艺术教育的普及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关注锡剧的发展与当代价值,另外通过对当地中小学生的调查,试图以具体调查问卷信息来说明,中小学锡剧走入课堂在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发展是有用的,是可行的。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本文将对地方戏剧进课堂的可行性做一个初步的调查与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与看法。 一 锡剧进课堂的意义 锡剧最早于清代中国出现,为无锡、常州一带乡间的山歌、道情、唱春、宜卷相融合而形成的滩簧调,然后逐步发展成为滩簧小戏。民国初年锡剧进入上海等城市以后,还受到了一些下层文人的喜爱,他们不仅支持滩簧戏的演出,还参与了滩簧戏的创作,产生了《卖妹成亲》、《养媳妇回娘家》一些情节复杂、人物较多的“同场戏”。然后从其他剧种,如弹词、京剧和徽剧中引进移植了许多剧目,同时也上演了一些现实题材的清装乡土戏和时装。簧调是锡剧的基本曲调,然后又创作和改编引进了大陆板、铃铃调、三角板、迷魂调、南方调等数十种曲调,属曲牌联接和板式变化的综合性音乐体制,主要伴奏乐器有二胡、琵琶、笛子和打击乐器等。锡剧流行于太湖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江南水乡民间音乐的特色,被誉为“太湖一枝梅”。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