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汉语关系分析(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汉字与汉语关系分析(3)

其次,汉字的出现摧生了书面语词汇,汉语词汇大量增加。汉字未出现之前,社会的交往都是通过口语交际来传达思想的。汉字出现后被人们所使用,通过使用书面语同样也可以传达思想和表达情感。但是由于社会的原因,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落后,汉字最开始只是被少数上层阶级统治者或士族阶级的文人所掌握,得以用来记载历史事件或表达情感。而底层劳动人民并不识字,他们之间的交流仍然是通过口语实现的。所以,汉字出现之后,口语词变化不大,但是却使书面语词汇从无到有,并且发展到如今数量及其庞大的盛况。“由于汉字构字能力的提高,对汉语的记录能力大增。而这便有力的支持与巩固了汉语词汇层的发展结果,并且汉字的巨大潜力必然对新词汇的创造产生促进作用。”[2] 

汉字中的一个字就只有一个音节,并且每个汉字的本身都又带有意义,所以它的构词能力很强。单个的汉字可以与其它字组合,构成新的词汇,如“天”字,可以构成“白天”“蓝天”“天空”“天气”“星期天”等词汇,“天”在这些词汇里作了构词的语素。

另外,根据汉字的表意性特征,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之间有一定的语义继承关系。甚至有些字词有着很直接的关联,如古代汉语中的“虽然”,其实是两个词“虽”和“然”,“虽”解释为现代汉语是“虽然,即使”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文言文中出现的“虽然”用现代汉语应该被解释为“虽然这样”的意思。现在的“虽然”只是一个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等于是文言用法中“虽”这一个单音节词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某些汉字虽然得到简化,但是大量的形声字依然保留有汉字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律。譬如,“芽“花”“苔”“茅”“莲”这几个字与植物有关,便都带有草头(艸旁)。说明汉字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虽然被不断地简化,甚至不能通过单纯地分析字形或者字音来研究它出现的历史依据,然而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的人们的文化认同中被塑造成了今天的模样。“汉字造字模式由最初的直接摹拟物形,到较抽象的符号指事和合体象事会意,再到象意谐声的不断改进、完善,正是汉字本身为适应词汇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改革措施。”[3]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