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舞马的发展(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唐代舞马的发展(2)

  中原音乐舞蹈水平发达,有乘兴起舞的习俗。《通典》追述:“前代乐饮酒酣必起自舞。诗云:屡舞仙仙是也。”中原的舞蹈从最初的角抵之戏到盘鼓舞、巾舞、袖舞、踏歌、清商乐等,越来越制度化,越来越规模化,技术也越来越高超。舞马传入中原后,与中原的音乐舞蹈相结合,经过长久的专门调教,使它们与中原的歌舞相互适应,渐渐发展成规模,能够做出更优美矫健的舞步,甚至闻乐起舞已成为一种本能性的习惯。

二、唐代的舞马盛况

  唐朝是我国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朝代,也是文化相当开放的时代,基于战争与交通的需要,唐代非常重视马匹的饲养。国人有好马之风,唐代壁画、唐三彩都随处可见到马的身影。唐代马匹数量众多,质量上乘,为舞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在建国之初通过对周围蓄马地区割据势力的胜利,获得了大量的马匹,补充了自己的马匹数量和质量。随后又对西域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作战,相继从薛延陀、西突厥等地缴获大量质量优乘的马匹杂畜。尤其是对吐谷浑的战争,直接表现了唐王朝对西域宝马的野心。《旧唐书·吐谷浑传》记载:“时鄯州刺史李玄远上言:‘吐谷浑良马悉牧青海,轻兵掩之,可致大利。’于是遣左骁卫大将军段致玄率边兵及契苾、项之众以击之。”[8](p5298)此次战争大获全胜,唐朝“虏牛羊二万余头而还”[8](p5298),尽得吐谷浑良马之精华。同年,唐王朝再次大举进攻吐谷浑,胜之,吐谷浑投降成为唐王朝的附庸国,岁岁入贡,舞马由于其特殊的技能亦在进贡之列。吐谷浑自古就是良马产地,也是舞马的重要来源地,唐朝通过系列战争不仅获得了大量马匹,也掌握了舞马的训练技术。经由专人训练,使它们与唐朝的音乐舞蹈相结合,最终大放异彩。

  舞马在三国时期,只是简单的拜舞动作,到了唐代,舞马技术水平飞速发展,曾慥引《景龙文馆记》记载:“景龙年间,宴吐蕃,使蹀马之戏,皆五色彩丝,金具装于鞍,上加麟首飞翅。乐作,马皆随音蹀足,宛转中节,胡人大骇。”[9]根据记载,唐中宗养的这些舞马可以根据音乐节拍舞蹈嬉戏,令吐蕃人惊讶不已。舞马原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唐朝的舞马能够让来自舞马家乡的西域人感到吃惊,可见当时舞马技术的高超。

  舞马在唐代,主要是在玄宗时期发扬光大。从大唐立国之初到玄宗时期,经过百年积累,国家风调雨顺,富足祥和。已是“商旅野次,无复盗贼”“人家粮储,皆及数岁”。玄宗李隆基不仅生性果断,富有谋略,而且擅长书法,知晓音律。能够演奏多种乐器,擅长作曲,喜欢舞蹈、舞剑等体育活动,是一位富有才情与浪漫气息的皇帝。正是在这样的盛世下,由于皇帝的喜爱与支持,舞马艺术在此时达到其巅峰兴盛。

  唐朝舞马活动主要在千秋节或者常享会时举行。千秋节即唐玄宗的生日,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丞相张说上书提议,将玄宗生日这天,每年八月五日定名为千秋节,作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放假三天,举国欢庆。玄宗愉快的接受并且布告天下,将每年阴历八月五日定位千秋节,届时举国上下一同庆贺,“千秋”之名取自“万岁千秋”、“千秋之祝”,每到千秋节,玄宗设宴招待群臣,必有舞马祝寿。诗人郑嵎在《津阳门诗并序》中说:“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马知舞彻下床榻,人惜曲终更羽衣。”[10]可见千秋节舞马盛况。每逢常享会时,舞马总为压轴表演。《旧唐书》记载:“若常享会,先一日具坐,立部乐名封上,请所奏御注而下,及会,先奏坐部伎,次奏立部伎,次奏蹀马,次奏《散乐》而毕矣”[11]。这是常享会的一般模式,“蹀马”即“舞马”,可见舞马一般在大型文艺活动中亮相,而且都是压轴出场,将活动推向高潮的节目。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