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人际传播的影响(4)
时间:2017-04-21 15:0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三、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人际传播的消极影响 每一件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流行语来自于网络,属于亚文化,对主流文化有很强的排斥性。在管理相对比较松散的网络环境下,恶搞之风盛行,网络流行语言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给青少年的人际传播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一)弱化青少年人际传播的传统语言规范 语言的魅力并不仅仅在它本身,更在于它的严谨。每一门语言,在语言的表达上,在条理结构上都有非常严谨的规范。而网络流行语虽然大多取自于汉语,但是,并非所有的网络流行语都是符合传统语言规范的。大部分的网络流行语还杂糅了汉字、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和符号。这些网络流行语跟传统汉语有相当大的区别,有些甚至完全相悖。如网络流行语“喜当爹”,按照传统汉语的书面意思,应该解释为很高兴当爹了。但它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个意思。网络流行语“喜当爹”的意思是高高兴兴将女朋友娶回家,妻子怀孕了,生下的却是别人的孩子。两者一比较,我们发现,词义完全南辕北辙,根本是风牛马不相及。如上所述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网络语言已经突破了汉语的语言格式,严重破坏了汉语的严谨性。如果频繁使用这样的网络流行语,极有可能弱化人际传播中的语言规范。尤其是在教育领域。青少年正处于学习阶段,还并未完全树立正确的语言规范,没有培养好良好的语言习惯(包括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和遣词造句习惯),长期使用不符合汉语言规范,同时还夹杂着大量错字、别字的网络流行语言,会弱化青少年的写作能力,严重影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语言规范,甚至可能颠覆语言规范。网络流行语影响青少年语言习惯的具体表现有: 1.语法使用随意 网络流行语中往往会有大量的倒装句式,如“吃饭先”(先吃饭)、“没有了都”(都没有了)、“很可爱的说”(说起来很可爱)。除此之外,还充斥着大量的省略句,力求用最快最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这些突破了语言规范的句子通常都是病句。如“经拿滚”(经验拿好了赶紧滚出去),“来信砍”(来XX(地名)信不信我砍死你),“何弃疗”(为何放弃治疗)等。 2.构词规则被破坏 由于网络流行语的随意性,它的表达方式和汉语言相冲突,即使构成词本身是汉语语素,但其构词规则根本不符合传统汉语的构词规范。如“酱紫”(这样子),“凹凸曼”(奥特曼),“有木有”(有没有),“肿么了”(怎么了),“战五渣”(战斗力不足五的渣渣)。 3.汉字、拼音、外文字母等各种语素杂糅 网络流行语中经常出现各种语素杂糅,以致于不懂内情的人看了以后一头雾水。如符号和英文字母的杂糅“+U”(加油),又如英文字母和汉语的杂糅“I服了you”(我服你了),再如图形与汉语的杂糅“我◆∩◆(><)◆∩◆你”(我鄙视你),还有数字与汉语言的杂糅“94啦”(就是了)。 网络流行语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汉语言使用规范的颠覆,对传统语言体系产生冲击。对传统语言的教学也造成很大困扰,网络流行语在组词和表达上的随意性,造成表达上的不准确,成为汉语言教育,乃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障碍。当前,青少年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网络中,在这样这种非主流的语言环境中长期浸泡,,被这种在现实社会中非主流的语言“洗脑”,对于青少年汉语言学习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