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叶辛知青小说比较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梁晓声叶辛知青小说比较研究(2)

在梁晓声的笔下,知青岁月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无畏的开拓精神。北大荒,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挥洒了无数的汗水与泪水、血水。年轻的知识分子们将他们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这一片广垠的土地。梁晓声自己也曾经说过他当年下乡也是出于自愿的,并无什么犹豫与怯意,他是怀着对青春的憧憬在北方度过了一段不短的时光。在叶辛的笔下,他描写细腻,着眼于宁静的生活和矛盾的生活之间的冲突。叶辛更多的是对知青岁月的反思,返城后的诸多矛盾等等一系列问题。梁晓声和叶辛的个性不同,因此也造成了他们的笔触不同,以至于他们的知青小说大为不同。

二、作品内容之比较

(一)地域风情

梁晓声、叶辛知青小说的内容描写首先在地域风情上有很大不同。梁晓声的知青小说主要写北方的黑龙江,那儿的生活环境寒冷而艰苦,经常有暴风雪,而那儿的人们也有着北方人的豪爽与耐劳。而叶辛的作品则是描写温暖而美丽的西双版纳,在那儿有着美丽善良、温柔的傣家姑娘、小伙,也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聪明灵动的孩子。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

他们的小说都会或多或少地写到知青们所处地区的自然风光。但他们也有不同点。梁晓声的知青小说侧重于描写北方黑龙江的风貌人情与知青生活,叶辛则侧重于描写南方的西双版纳(云南地区)的风貌人情与知青生活。首先来分析一下梁晓声的作品。他的小说充满了北方特有的气息,文字间流露出的粗犷总会教人不禁想象北方的那个年代的人们。在他的著名的作品《今夜有暴风雪》中开头便是几句简单的关于景色的介绍:“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九年,春节后,东北松嫩平原,仍然寒凝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原上,几排泥草房低矮的轮廓,不见炊烟,不见人影,死寂异常”,北大荒在他的笔下是荒凉、偏远的:“下面广播天气预报,嫩江地区,零下二十四度。黑河地区,气温持续下降,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在小说中常常会交待当地的自然环境,他的用意在于渲染出知青年代的艰辛与难忘。他的自然景物描写中也很善于将形色声相结合,以此来凸显主人公的形象或暗示他的人物命运。如《今夜有暴风雪》第一章中有一段关于景色的描绘:“云影在苍茫的雪原上匆惶地追随着。稀寥的星怯视着大地。大地上的一切都显出畏惧,屏息敛气……荒原一片沉寂。驼峰山两峰之间的山沟里,狼嚎声不绝,引起近处村子里阵阵狗吠。狗吠声过后,愈加沉寂。这种凛峻的沉寂,是北大荒暴风雪前虚伪的征兆。”这一段文字,梁晓声先写了天上的月亮、薄云、夜空、星,又接着写了云影、枯叶、秃枝、驼峰山,这是从上到下的视觉感受,紧接着他又从听觉角度写了狼嚎、狗吠声。视觉与听觉的交错,给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因此作者又写道了“沉寂“二字,可见之前的描写都是为了衬出后面的沉寂与“暴风雪前虚伪的征兆”。梁晓声在这儿利用景物衬出了女主人公裴晓芸那安静内敛的性格,也在冥冥之中暗示了她的悲戚结局——冻死在岗位上。梁晓声善于将事件与景物等穿插在一起,给人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触。

叶辛的小说景物描写大多为秀丽的南方景色。他笔下的景色教人不觉想到“安静”

二字。在他的《孽债》里经常插入式地回忆起西双版纳的美丽景色与风土人情,文笔细腻,夹杂着往昔的甜蜜与淡淡的哀伤与内疚,在他的《蹉跎岁月》中,小说开头写道:“嵌在厚泥墙中间的玻璃窗上,几小股雨水歪歪扭扭淌下来;近处的山坡上,鞭笆杆、丝茅草都被风雨摇曳着”,他的小说充满了南方的宁静与细腻,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相衬起来。在他的笔下,有着温柔的姑娘、善良的人儿。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