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读法对语境教学思想形成的影响(2)
时间:2020-07-07 22:0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导读法理论蕴含着语境教学精神 “三主三式”是钱梦龙的导读法的基本内容,“三主”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式”即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三个基本的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为主体”的理解,学者及研究者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以教学认识论为基础来看,学生就是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以心理学为基础来看,学生就是认知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以学习论为基础来看,学生是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以教学论为基础来看,学生就是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为主体”之所以排在“三主”中的第一个,正是因为它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基于此,“学生为主体”应该作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换句话说,教师在开始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之前,首先必须先承认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的事实,真正地认识到学生是独立的、有主观能动性、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活生生的客观存在,是极具潜在的认知能力的实践个体,教师并能将这种认识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可知,其实每位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挖掘每位学生的这种潜在的巨大的能力,创设最佳的学习条件或背景。而从语境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作为教师的交际对象,作为交际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根据这个交际对象的需要来决定。 同样地,正确理解“教师为主导”这一概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具体的明确的限制,还有利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为主导”中的“导”指的是“辅导”而不是“填鸭”,是“启发”而不是“牵就”。导者,因势而利导也,就是要求教师的“导”必须顺应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要求教师顺应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之,引导之,辅助之,启发之。因而,教师如果越是有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导”,学生也就越是能以更好的办法学好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活动的主体,认知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的主体,发展过程中的主体。由此可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务必精心探究“导读法”中的“导”的艺术,必须了解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主动乐意地去做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想尽各种方法,采取各种措施,为学生创造这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或环境,这正是我所认为的“启发诱导”,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智力潜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展现,同时在无数次的相互碰撞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最后体会那种从已知中获得新知的愉悦感。 在这里,“因势利导”可以这样理解,根据学生思维的总体走向,巧妙地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去理解。这表明教师的引导行为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亦即根据课堂情景语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根据社会文化语境,师生的认知语境及课堂的现场语境,充分把握学生的“势”,准确洞察学生思维走势与情感兴趣动态,将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他们认知和发展的语境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在阅读、写作、听力、说话方面锻炼学生,指导学生的训练实践。“‘训练为主线’则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必要形式。‘训’,指教师的指导、引导,‘练’,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操作。”[2](P61)教师只有先从观念上承认并在实践中确定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同时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地位的作用,两者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互动,这才是“导读法”所说的“训练”。“以训练为主线”,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特定的问题情景中由学生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实践中,所谓的问题情景,就是语文问题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虚拟语境,而且这些问题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语境来设计。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