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观现实和创作意图双重影响下的刘备形象
时间:2020-07-11 21:2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要:《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为了满足《三国演义》历史演义小说的特点,作者在保证故事完整,发展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力图在自己的创作倾向和客观真实的历史之间做出调整。 毕业论文关键词:刘备;三国演义;三国志;历史客观性;创作倾向52332 Abstract:The image of LiuBei in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is complex. To me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as a historical novel, to ensure the story becomes a complete story,development is correct,the author must adjust the author's creative intention or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Key words: LiuBei;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doms;The Records of Three Kingdoms;the objectivity of history;the creation tendency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众所周知的仁君,是作者罗贯中极力标榜的封建君主形象,他是儒家仁君形象的最好阐释,但鲁迅提出了《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1](127)的观点,近年来一些的学者提出了刘备虚伪形象的观点。刘备的形象由最初的单一发展到近些年的复杂,很多学者认为刘备形象的复杂性,或者说仁义中透露出的虚伪性,正如鲁迅所写的是作者罗贯中的写人颇有失。胡适提出了“《三国演义》最不会剪裁,他的本领在于搜罗一切竹头木屑、破烂铜铁,不肯遗漏一点”[2](86)的看法,批评了罗贯中的创作。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刘敬圻在《明清小说补论》中提出刘备是将仁义道德做为自己的政治手段,罗贯中是有意识的塑造了这样一个刘备,这一观点确实存在可取性,但是深入阅读作品,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发现这一观点并不全面。 刘备形象为何矛盾复杂?从作者多次提出刘备的皇家血统,如袁绍在刘备默默无闻的情况下,因刘备的血统为刘备的设座,可以看出《三国演义》中存在刘备是正统君主的思想,即拥刘反曹的主张。从携民渡江,以及民拥刘备的众多描述中不难看出作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致力将刘备塑造为仁君。但是《三国演义》是一部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在作者可以利用其主观创造力塑造人物的同时,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历史。七分真实的特点使得作者的创作倾向受到了客观历史的影响,在作者适当的选取事件,虚构以假乱真的的情节的同时必须保证历史的发展方向不发生改变,这样的《三国演义》才会让人们觉得真实。所以本文从历史的客观性和作者的创作倾向之间的矛盾及解决方法的两个层面来深入分析刘备形象的矛盾复杂性。论文网 一 《三国志》、《三国演义》中刘备行迹的异同 为清晰分析客观历史现实与主观创作倾向对于刘备形象塑造的影响,需要我们就《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生平,与陈寿《三国志》的相关记载进行比较。以下按刘备生平事迹先后顺序,揭示两者的异同。 1、刘备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刘备师从卢植,将公孙瓒看作为自己的兄长。两者相同。 2、刘备跟从邹靖讨黄巾贼,除安喜尉。两者相同。 3、桃园三结义与刘备投奔卢植的事《三国志》并无记载。两者相异。 盛巽昌《三国演义补证本》中提出当时社会并没有结义一说,《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也只提及刘备将关羽张飞视作兄弟,无结义一说。有关刘备投奔卢植的情节,《三国志》中并未提及,《后汉书》中提及任卢植为中郎将讨伐黄巾贼,但因左丰陷害而获罪,直到后来皇甫嵩利用卢植计谋成功败退黄金贼而官复原职,此处与《三国演义》中有关卢植的故事相合,但其中也同样并未提及刘备。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