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对元代汉语时态助词“了”的影响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蒙古语对元代汉语时态助词“了”的影响

摘要:元代作为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语言接触的重要阶段。本文将借助拉丁文本的《蒙古秘史》、《蒙古语语法》及元杂剧去探讨“了”在元代的表现方式,进而可以得出结论:这一时期,有丰富形态变化的蒙古语对汉语少数的形态变化之一—时态助词“了”的出现、发展及分类有重要影响。52459

毕业论文关键词:语言接触  《蒙古秘史》  《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  了 

Abstract:As a great mergence of the various nationalities period,Yuan Dynasty is also an important language contact stage.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form of ”Le” in Yuan Dynasty with the help of The Secret History of Mongola by Latin ,The Grammar of Mongolian and plays of Yuan Dynasty .Then we can obtain the conclusion that in this period,Mongolian which has abundant derivational processes via prefixal morph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appearance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tense auxiliary word ”Le”---one of few morphology in Chinese.

Key words:  Language contact;The Secret History of Mongola;The Newly Revised Thirty Kinds of Plays of Yuan Dynasty;Le 

一 引言

宋金元三朝交替时期,异族语言大量地渗透到北方汉语中,是汉语发展史上特殊的语言接触时期,而记录元朝的编年体史书《蒙古秘史》[1]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语言资料,从中可以发现各种元代直译体汉语的各种特殊语言形式。

目前,对近代汉语中的元代汉语语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尽管已经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利用元代白话资料对白话碑文 [2](P48-62)、《元典章》 [3]、《老乞大》及《朴事通》[4]及日本学者太田辰夫、桥本万太郎等对语序、语缀、特殊句式、翻译注释等内容进行研究;学术界对于汉语时态助词“了”的研究更多的是着眼于宏观的整体历史发展,对它们与蒙古语的对应关系尚没有具体的描写与分析。

本文将在借鉴前辈已有成果基础上,通过考察《蒙古秘史》(以下简称为《秘史》)一书中“了”的汉语直译及拉丁文中的读音,参考《蒙古语语法》[5](以下简称为《语法》)一书找到对应语法意义,并一一探讨不同语法意义的“了”在元杂剧中的表现,借此探究蒙古语与近代汉语时态助词的对应关系及影响。

二 相关背景及概念

汉语作为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上古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时体标志,直到近代汉语才逐渐建立起较完善的时体系统。唐宋之际,时态助词“着”、“了”、“过”的产生,标志着汉语情貌的出现,被王力称为“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6](p65)指出它们是由“着”的“附着”义和“了”的“完成”义虚化而来。[7](p304-p308)蒋绍愚在《近代汉语研究概要》一书中结合了梅祖麟、石锓等人的研究并做取舍得出结论:动态助词“了”产生时代为晚唐五代。[8](p140)吴福祥给出了判断“了”是否为时态助词的标准:时态助词对动词的依附性强,对于及物动词而言即越过宾语而紧贴在动词后面,最先体现为“V+了+O”,不及物动词表现为在“V+了+O”出现后的“V+了”。[9]

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粘着语,由词根和词缀构成,(具体情况见下表,《语法》p586,)汉语中的时态助词对应蒙古语中动词的对应词形变化。蒙古语动词词干后缀有体和态两种后缀,结尾后缀有式(时间、人称)后缀、副动词后缀、形动词后缀。(动词具体的分类及词干词缀结构见附件)。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