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拟话本小说中的诗词韵语(2)
时间:2020-07-16 21:1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追本溯源,这种文学形式的形成与中国古代视诗歌为正统文学固有观念有很大关联。长久以来,相对于诗歌历来备受推崇的地位而言,小说是市民文化的产物,在当时是难登大雅的。宋元以来,小说、戏曲等新的文学形式逐渐繁荣,但并不能立即脱离传统的创作和接受心理。诗歌的想象性和描写能力强的功能特征,也促使受诗歌传统影响的话本拟话本作品中大量出现诗词作为辅助性叙述工具。[2](p33)于是,诗词与小说这种雅俗文学的融合应运而生,由诗的入“俗”使小说“雅”化。直到中国小说从说书人的话本演变到拟话本文言白话小说之后,参与话本小说创作的文人逐渐增多,这种心理的体现就更加明确了。冯梦龙、凌濛初均为此列代表人物,二者皆是饱读诗书,却仕途坎坷,因而潜心著述,只是所谓正统文人的清高矜持早已深入骨子里了,所以他们更愿意以正统文学的神去充实世俗话本的形,[3](p29)诗词在小说中的频繁参与到此亦是顺理成章了。 1.1.1 话本小说中诗词的征引形式 古代白话小说文本中体制规定的承担叙事功能的诗词的穿插必须有一个前提,即这些诗词是作者依据小说叙事性创作或引用的。[4](p49)在“三言二拍”的叙事中,作者引用的诗词依据其不同的引用方法,大致能够归结为三类:引用前代或者当代人物创作、小说中历史人物创作以及小说作者创作。 一、引用他人诗词 “三言二拍”中的诗词很大一部分是对他人作品的引用,这些诗词包括前代佳作,也有当代人物的创作,作者在文中一般都会对诗词出处进行说明。比如《二刻拍案惊奇》中《李将军错认妻 刘氏女诡从夫》的开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四句乃是白居易《长恨歌》中之语。结合故事内容可以明确,有不少开篇诗词只是作为一个引子,从而从某个与正文有关的角度来引起正文,就如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篇中,开篇引了南宋文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主题是讽刺统治者沉迷于享乐,不顾国家安危,与故事内容相去甚远,此处只是以“杭州”这一关联来引出话题。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 另一种情况是,如有历史名人所作某一诗词的思想内容与作者对其所叙述的事件、人物的看法相接近的,作者借用历史人物的诗词来完成表达显然收效更佳。此处的诗词仅作与正文叙述的内容无关,是作者借以表达自身观点的载体。 二、小说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创作 “三言二拍”中出现了不少前代历史人物,据统计,“二拍”入话引用前代历史人物的有39篇,“三言”有32篇;正文专讲前代历史人物故事的,“二拍”有25篇,“三言”有31篇,“三言二拍”在正文叙述中还各有引用。[5](p156)其中包括唐明皇、梁武帝、隋炀帝等帝王将相,孔子、老子、庄子、俞伯牙等圣贤之人,李白、王安石、苏轼、柳永等文豪大家,还有张果老、叶天师、吕洞宾等民间流传的传奇人物。 “三言二拍”讲述的人物故事有的从正史选取材料,有的源于前代小说集,诸如《太平广记》、《夷坚志》此类。所选故事在“三言二拍”中虽已发生了衍变,甚至有些只是将历史人物的故事加以冠名,于正史无从考证。不过,故事人物本身是源于历史的,因而在故事中引用相对应的历史人物所创作的诗词显得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