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传统与新世纪扬州水乡诗歌创作以子川陆华军诗歌创作为例(3)
时间:2020-07-16 21:2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三)关于文化传统的说明 传统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类似于一种“文化心理积淀”,传统意指那些从古代延续到现代的某种根本性的东西。它有过去、现代、未来三种存在的时间形态。在此基点上,区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对文本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关于这两者的区别,前人多有论述,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文化传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文化,它是一种现实的存在;而传统文化是一种既有精神层面又有物质层面的文化,它是历史的存在,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说明。当然,具体到它们自身的理论阐述,它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别,又怎样在历史的沿留中“纠缠不清”,暧昧地存在着,被人误解从而混为一谈,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选择水文化传统而不是传统水文化作为论述的关键点,是因为水文化传统作为一种现实的观念性的存在,对子川、陆华军两位诗人的影响是确切的真实的,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影响,以水文化为“触点”,激发诗人无尽的创造力,以此缅怀对故土的思念。“水文化传统”作为文本的一条线,其展开形式有主线、副线之分,主线关键点是“水文化”,倾向于剖露水文化传统的现实性存在的影响及表现,而副线关键点是“传统”,意从“史”的角度去简单探讨这种“历史沿革”的由来与发展。 二、研究综述 对于新世纪以来扬州文学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虽然成果数量不多,但研究成果精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扬州文学的基本发展概况,当下,新世纪扬州文学研究主要有三种研究趋向,现简略地梳理一下。 一是期刊研究。期刊研究的对象大多是扬州本土的著名作家,如靳新来、范钦林《汪曾祺的文化人格与维扬水乡文化》(《泰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靳新来《汪曾祺的水情结与小说文体创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2期)等。此外,对于新世纪部分创作活跃的作家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如孙德喜《现代思者的焦虑:庄晓明诗歌论》(《诗探索》2012年第3期),庄晓明《不断延伸的诗意空间——浅说李景文的小说》(《扬州文学》2006年第2期)等。 二是地方性刊物的专门研究。在扬州主要是《扬州文学》、《扬州诗歌》等,这些地方刊物有专门聚焦于本土文学状况的研究,包括“个体对象”研究和“群体对象”研究,因此极富参考价值。 三是学术论著中的相关研究,立足于历史扬州和现实扬州的沟通与交融,以百年扬州历史为背景,新世纪文学作为其中的部分研究对象。如苏保华《扬州文学镜像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王澄霞《扬州女性文学形象百年回眸》(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1)等。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 对于新世纪扬州诗歌的研究。学术论著的相关研究还处于空白期,大部分散见于期刊网与《扬州诗歌》中,以“个体对象”研究为主,“群体对象”研究目前还没有。且多数是在文学审美层面进行研究,而从文化角度研究扬州诗歌的还没有,因此,本文拟从水文化角度入手,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究水文化对作家、作品的影响。关于从水文化这种地域文化或区域文化入手的原因,正如严家炎所说:“从区域文化的角度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并不是要为各个地区撰写20世纪文学史,而是要选择那些有明显区域文化特征的重要作家、文学流派或作家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区域文化怎样渗进了这种文学,为这种文学打上了多么独特的印记。”[10]严家炎在20世纪对区域文学的研究思路对21世纪的文学研究依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试图考察地域文化物质层面在诗人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的形成方式、展现姿态中所扮演的角色,探讨它精神层面如何参与文本的审美建构并且在形象与意蕴层面展开与文本的“平等对话”,形成完美架接。而在“时代性”与“历史性”上,一方面思虑作家水乡题材诗歌创作中的“失误”并重点探求隐匿于诗歌骨骼肌理中的时代性问题,另一方面,从“史”的角度,对文化传统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