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2)

(二)注重创建有益的交际环境。

东汉时期,上层人士为了干预朝政,经常参与一项业余生活——“清谈”。到了魏晋时期,这项政治行为只局限于“谈玄”,并且成为上层社会文人雅士中的一种风尚,逐渐成为豪门世家的日常生活,以显示自身才学。所以,当时名门世家都将自己的孩子送进“谈玄”的行列,以提升家族声望。《世说新语·言语》载:

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郭子玄在坐,挑与裴谈。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王亦以为奇,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2](P152)

“谈玄”是为了结交当时名仕,以拓宽家族后辈的人脉,起到保证家族旺盛的作用。所以“谈玄”之余,还要拜访名仕。《世说新语·赏誉》亦载: 

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 [3](P334)

通过这种结交朋友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生长,是魏晋人士的独到之处,他们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人文底蕴,不仅让孩子能力超群,也要让他们的文化底蕴也超出常人。书中又有这样一则记载: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  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3](P36)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结交到品行端正、才学优异的朋友。韩康伯的母亲看到吴道助、附子兄弟为路边号丧的人落泪,觉得他们是有孝心善良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是好人,所以嘱咐韩康伯要好好对待他们兄弟,由此可见当时的父母对子女结交朋友也是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

二 教育理念

魏晋人士在中国历史上以狂放不羁、无所顾忌著称,可是在培养下一代方面,并没有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思想灌输给孩子,相反,他们更加注重自己孩子的德行与才学的结合,而不是忽略了道德规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虽然带有一定的封建功利性质,为家族繁荣而教育子女,但也有教育上的科学意义。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