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鸟意象流变引发的本源探究(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大鹏鸟意象流变引发的本源探究(3)

后者之中较为典型的,有王褒《奉和赵王隐士诗》“凫鹄均长短,鹏鴳共逍遥”[22],萧纲《听早蝉诗》中“庄书哂鹏翼”[23],孙绰《咏<庄子>诗》中“巨细同一马,物化无常归,修鲲解长鳞,鹏起片云飞”[24]等等。非常明显可以看出,此时鹏鸟体现的道家思想较为纯粹,多时直接继承自庄子《逍遥游》之中的内容。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文赋的创作之中。

贾彪的《鹏赋》说鹪鹩“质微处亵,而偏于受害”,“嘉有鹏之巨鸟,摄元气之夸象,揭宇内之逼隘,遵四荒以泛荡”[25](P1608),借此表达了自身对大鹏鸟自由精神的钦羡。阮修《大鹏赞》则描写为“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志存天地,不屑唐庭。……超世高逝,莫知其情”[26](P505)。而这显然都脱胎于庄子的《逍遥游》。与之类似的还有嵇康《卜疑》中的“方将观大鹏于南溟,又何忧于人间之委曲”[27]和支道林《逍遥论》“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鴳,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色于体外,以任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28]等。它们从鹏鸟的外形、变化到它的志向、思想,都与庄子一脉相承。

另一方面,曹植《玄畅赋》有“希鹏举以抟天,蹶青云而奋羽”[29](P1124)的句子,这就体现出不同的情感了。“鹏举抟天”,是用来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在作品的最后,当作者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时候,他做出了“播慈惠以为圃,耕柔顺以为田”的选择。与之非常类似的,阮籍也借助大鹏形象表达自己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他的《咏怀诗》中就有一首说“鸒鸠飞桑榆,海鸟运天池,岂不识宏大,羽翼不相宜,招揺安可翔,不若栖树枝”[30](P505)。这些都很明显是一种儒家情怀,与孟子“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31](P356)的思想如出一辙。

在清朝严可均所编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七百四十六卷》一书之中,体现儒家思想的到鹏鸟意象约是5处,道家的3处。[32]更让人意外的是,魏晋时期,随着西汉传入中土的佛教蓬勃发展,一些佛学文本之中竟也有了“鹏”这个意象的出现。虽然多是用来形容景色,但是还是可以从字里行间发现鹏鸟的象征意义正在一点点被被其宗教思想影响。《慧印三昧及济方等学二经序赞》中说“松孤桂郁,鸾栖鹏举”[33],《造释迦石像》一文中有“舍百鄣则鹏击龙花,悟无生则凤升道树”[34]的句子。虽然这个时候的“鹏”还不能等同于后世佛教中著名的“大鹏金翅雕”,但是这种兼容并蓄的现象很可能对金翅大鹏鸟与鲲鹏的融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小结: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秦汉魏晋时期,大鹏鸟的内涵已经产生了明显分化,并且主要被注入了儒学的因素。佛家虽然是外来宗教,但是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开始使用这一意象。大鹏本身所具有的“抟扶摇”“击三千”的力量,注定了其不平凡。而拥有如此力量的鹏鸟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心中,是很难任由它翱翔九霄、逍遥物外的。这样的“文武艺”自当卖与“帝王家”,成就不朽功业。换个角度来说,庄子在创造这只鲲鹏的之时所赋予它的超凡神力,恰恰是儒家济世情怀所渴求的“前提”。这真的只是一种巧合吗?

(四)唐朝的鹏鸟意象使用

1、诗词中的鹏鸟意象使用:

时至唐朝,诗歌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大鹏的形象借着诗歌的载体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蜕变与进化。翻阅《全唐诗》,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元稹等人,都有大量描写大鹏的诗篇传世。对这部分诗篇进行简单分类之后,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反应儒家思想的大鹏意象明显多于道家以及佛家的,甚至可以以倍数相计。在《全唐诗》中,鹏鸟意象共出现的次数为166次。如果以“意象在全诗中起到重要的表达作用”这一标准来进行筛选,那么大鹏鸟体现出儒学思想的诗篇约有95处,表现道家思想的有19处,体现佛家理论的仅2处。此外,还有50处是纯粹用来押韵或者写景的[35]。在此,我们可以再对前三类做更加细化的分类,来比较三种思想在鹏鸟意象之上的展现。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