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少年中国说》的行文艺术(2)
时间:2020-08-02 10:0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缀玉连珠式的比喻,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比喻是最主要的修辞手法之一,是修辞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能够把一些普通铺叙不能完美表达的转化为生动的,能够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转化为具体的、容易感知的,能够把枯燥无的转化为甘之若饴的……多个比喻连续应用,不仅能够更加生动的表现文章含义,而且使文章更加具有绚丽的震撼。 在《少年中国说》中,为了凸显老年人与少年人的差异性,作者丝毫不客气的连续使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是日暮西陲,是生命殆尽的老牛,少年人是红日初生,朝气蓬勃的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是形如枯木的老僧,少年人是热血方刚的豪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循规蹈矩的字典,少年人是丰富精彩的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是害人害己的毒鸦片,少年人是加热心肺的热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是无能量丑陋的陨石,少年人是美丽梦幻的珊瑚;“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恒久不动的金字塔,少年人是不断前进的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老年人是没有生命力的柳树、死海,少年人是生命盎然的春草、长江。 一连九对比喻,极尽想象阐述之能事,让人如沙漠饮水,必须仰头一口气喝干,才显得痛快淋漓,心情欢畅,让人更加明白老年人与少年人的区别,让人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面的认清了两者的不同,同时还使文章显得连续饱满,雍荣华丽,实现了用语言形式表现意义内涵的目的。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三)文白相间的语言,具有雅俗共赏的魅力 梁启超被当时社会各界公称为“舆论骄子”,种种荣誉,归于原因,其韵致通俗、文情跌宕、半文半白的写作手法让其文章得到广泛传播,并为人喜爱。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典型代表,梁启超在这篇仅仅四千余字的文章里,展现了他超凡的文字功底,情感蕴叠,文段错落,其文情感充沛,酣畅淋漓,直抒胸臆,增强文章感染力。 同时更重要的的是,基于作者的社会认知,在20世纪初民智未开,“之乎者也”阻碍大部分人于思想变革大门之外的情况下,梁启超站在语言教育、思想启蒙的高度来审视当时的文化界,来审视当时的作文语言体式,发出“文界革命”的口号,不得不说,梁启超的精神意志已经超拔于外,站在了时代的高峰。故此,写此文时,文白夹杂,风格多变,既不显得曲高和寡,同时又朗朗上口,节奏韵致,振奋人心,才致“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 [3] (P47) 如描写外国名人故事,“拿破伦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读起来朗朗上口,使用中国古句形式,但又表现出西方诗歌的韵律,“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 其中语言不囿于寻常规矩,或两字蹦出抒发其感叹,或四字连排增强其气势,或六七字连缀衍发其想象,节奏起伏,浅显易懂,韵律感强,令文章稳重而又富于变化,通俗却又不失韵。“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发盈把,颓然老矣!”。最后用三个“而”结束,一声感叹,道尽炎凉。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