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铁生作品中典型意象的审美意蕴(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史铁生作品中典型意象的审美意蕴(3)

门  同羽毛相似,门在大众视角中往往是代表出路,蕴含着希望的意。而在史铁生的散文《务虚笔记》中,门却是一个寄寓深刻哲思的意象,被赋予不折不扣的负面意蕴。小说第四章题为《童年之门》,其写到:

你推开了这个门而没有推开那个门,要是你推开的不是这个门而是那个门,走进去结果就会不大一样。……没人能知道不曾推开的门里会是什么,但从两个门会走到两个不同的世界中去,甚至这两个世界永远不会相交。[6]

这里的“门”显然被作者贴上了不可预知的宿命的标签。你不知道在推开那扇未知之门迎接你的会是什么,上帝往往就是这样爱恶作剧,在各扇门里种下千差万别的果,就如史铁生自己,食了上帝种下的“瘫痪”苦果。史铁生选用“门”这一生活常物为意象,却诉诸其非传统意蕴,传递了他对于命运、对于苦难的独特感受,那就是命运的神秘性与荒诞性特征,看似平常,实则特别。

(三)疾病和死亡

疾病  生之残缺不仅在于死亡的无可躲避,更在于许许多多让人应接不暇猝不及防的疾病。无论是高烧不退还是咳嗽不止,无论是脊髓问题,还是身体生褥疮,史铁生始终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看着自己的鲜血在透析器里走一遭,再走回身体内,俨然这只不过是一种历程,一种带着可以使人麻木因素的历程,在身体上更在心灵上。

在《随笔十三》中他有回忆:曾有一次自己高烧突破四十,虽然就医但却飚高不降,这时候的史铁生惊异地发现周遭一切都被一片暗绿所覆盖,唯有心里清澈透亮,而当他几日之后高烧退去却发现之前的那种状况也随之消失,他所看到的世界则又变回原样。史铁生由此想象:如果一种动物的正常体温就是四十点三度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那么它所看见的真实世界是否就可能是多着一层沉暗的绿色?而这种动物即使有,人也难和它沟通,也不会知晓它眼中的真实世界,同样,它也无法与我们的世界比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疾病本身就是一种残缺,是一物与另一物二者之间沟通的介障。作为个体的人因疾病而使个体的机能受损,从而引起身体、心理上的不适,以此而来的便是导致个体对外界连接的困难,导致个体与个体之间出现沟通障碍,因为有生活就有疾病,疾病依附于生活,所以身处生活中的个体无可避免地会遭受此类障碍,这不失为一残缺。

死亡  在双腿瘫痪之初,史铁生思考最多的就是死亡了。作为人类命运残缺终极象征的死亡,在史铁生笔下屡见不鲜,因瘫痪他首先想到这个终极残缺,在《秋天的怀念》中他厌恶自己的双腿,厌恶活着,厌恶一切鲜活的事物。在他看来,既无法摆脱生命个体肉体上的残缺,死便成了最好的去处。在史铁生的世界观里死灵是漂浮在死国中的存在,“他们镶嵌在黑暗里,遍布于无限中,随心所欲,各具风流。死国没有饥饿,没有疾病,没有阻碍、困苦、罪恶、疑问,一切都黑暗透明,无遮无拦,死灵们只有永无休止的圆满和寂寞,他们反而渴望欲望,渴望残缺。”[7]死亡是生之残缺,死亡本身也是一种终极残缺。

从另一个角度讲疾病与死亡其本质无二。疾病如死亡一样,是人这个生命个体在活着的过程中必要经历的一种肉体乃至精神上的体验,更甚的是,疾病也具有宿命的一些特点,即——偶然性、不可把握性,你不知道自己会在哪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的喉咙发不出声,自己的身体突然掌控不了,或者双腿突然失去知觉瘫软使不上力气等等,这些疾病无论大小轻重都会如一石块压在你身上、心上,关键是看你被这石块压垮从此一蹶不振,还是把石块置于自己脚下成为垫脚石。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