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塞林格笔下神经质式的人物形象精神的流浪与失守
时间:2020-08-06 11:48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 要:美国作家塞林格,擅长以细腻入微的手法描绘成长阶段青少年的困顿、迷茫、反抗与矛盾等心理状态。塞林格塑造了一系列神经质式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反映了二战以后美国青少年一代精神上的流浪与失守。这些人物的产生与二战以后美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作家自身的特殊经历有相当密切的联系。53611 毕业论文关键词:塞林格;神经质;流浪;精神危机 Abstract: American writer J.D.Salinger, adept at a nuanced depiction of growth stage exhaustedly, confusion, resistance of teenagers and contradictory state of mind. Salinger's work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neurotic characters, the characters reflect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world war ii youth generation of spiritual wandering and lost. The article also from the external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writer's own special experience two aspects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salinger's writin Key words: J.D.Salinger; neuroticism; vagabondage; spiritual crisis neuroticism 自塞林格在《短篇小说》上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年轻人》,便奠定了他后来的写作主题——对年轻人的关注。保罗·亚历山大曾在塞林格的传记中说道“《年轻人》显示了塞林格的另一种精神迷恋,他日后将对其进行发掘——即对年轻人的所想所做极感兴趣。”[1](P23) 塞林格笔下描绘的大多是二战后空虚苦闷、神经质的青年一代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深刻地反映了年青一代严重的精神危机。 一、神经质的人物系列 自塞林格在《短篇小说》上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年轻人》,便奠定了他后来的写作主题——对年轻人的关切。他笔下描绘的大多是二战后空虚苦闷的一代青年,他们渴望出走,却无法挣脱与家庭的联系;渴望理解,但又无法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期待真理,而又总觉得虚伪做作;拒绝长大,但却无法抗拒命运。这些叛逆的灵魂总是在不断的自我迷失与自我寻找中挣扎,以离经叛道的行为来宣泄内心的自我,深刻的揭露出青年人精神上的缺失以及心灵上的沦陷。 塞林格笔下的主人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年轻、充满朝气而又神经质化的问题少年。“他们的心理、思想和行为,都不同程度的令人不可思议,荒诞不经,甚至带有神秘性;这些人物无法与正常人做到真正的沟通与交流,与生活的环境格格不入,或经受着莫名其妙的痛苦和折磨,或隐藏着难以诉说的心曲,或超然物外,处变不惊……这些人物与《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霍尔顿,是一脉相承的,是神经质的人物。”[2](P52)青春期少男少女独有叛逆以及成长中的迷茫与困顿,进而演化成青春式的流浪逃亡。他们也只有选择这种方式来完成少年向成人的成长与蜕变,就像川端康成曾经这样解释文学上的流浪:“文学上旅行的主题,成为人们摆脱日常的愚蠢世界走向更美好世界的契机,这种旅行的世界,可以让人与自然更加的协调和融合,于是人在那里可以获得一种感觉,彷佛寻找到了令人怀念的故乡”。[3](P25) 的确,只有身体或精神的离开,才能使自己得到慰藉。 这些热血雀跃的青春元素在塞林格的小说里可谓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表现了这样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在塞林格的短篇小说里有一个神奇的家族——格拉斯家族。家族中七个孩子个个都早慧,年幼的时候都参加了一档叫做“智慧之童”的儿童智力节目,由于不同于常人的脑电波,他们还成为早慧儿童研究的对象,与之带来两大阵营的观众:“其中一派认为格拉斯家的孩子是一群叫人难以忍受的‘自我感觉优越’的小杂种,应该在他们出生时就把他们淹死或者用毒气熏死;另一派则坚持他们是正宗的低龄智者及学者,即便不值得羡慕,也毕竟是与众不同的一群”。[4](p46_47)无一例外的表现出敏感、自我,以及对现实世界里浅薄无知、虚伪造作的强烈厌恶。老大西摩“是七个格拉斯孩子中最‘棒’、最让人‘回无穷’的一个”,这里的棒不仅仅是说他在别人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博士毕业了,而且他是家里其他孩子最崇敬的一位。从塞林格几篇短篇中,我们窥见的是西摩的神志不清跟胡言乱语。然而他在弟妹面前却是那样一个完美的存在,他有着高贵的思想,无可挑剔的言行,他教育他们要学会爱,要宽恕。然而西摩一直有自己的世界,七岁的他就已经表露出对俗世的不满,对夏令营老师做作的不屑,对孩子们未来的担忧,以及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沮丧。他编造了香蕉鱼的童话,一条普通的鱼因为不小心游进一个装满香蕉的洞里,受不了诱惑,吃了很多的香蕉怎么挤也挤不出来最后只能死掉。这样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如果讲给任何一个成年人听,最好的情况不过是一笑置之。但是当西摩讲给西比尔听的时候,这个未经世事的小女孩相信了,甚至还说看见了嘴里叼着六根香蕉的香蕉鱼。只有天真的人才能了解这样一个简单质朴的真理,才能用这么直白而又形象的富有童话气息的语句揭露现实的物质世界里人们对欲望的无止尽索取,最后生生的困顿在自己的枷锁里。然而这种天真在世俗的社会里渐渐被消融钝化了,孩童般的心灵净土过早的腐烂在世俗的气息里,这也是作者所痛心疾首的事情。西摩有着所有从少年步入成年世界的孩子们所遭遇的困惑,甚至更甚,这个不出席自己婚礼的,梦想着做一只死猫的神经质少年,其实只是一个直白单纯,敢思敢悟敢做的大孩子,不愿接受世俗的东西,宁愿选择大彻大悟的自杀来解脱,失控的内心让人心疼。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