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二胡狂想曲》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二胡演奏的新发展(2)
时间:2020-08-19 19:3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胡是我国北方的民间乐器,发源于河北承德等地的少数民族,唐时传入中原,那时称“奚琴”。宋代陈肠《乐书》载:唐文宗庙里有名伶曰:“郑中丞善弹胡琴”。由此可见早期的胡琴是弹奏的。至北宋,逐步改为拉奏。 唐宋以后,在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中,胡琴已成了必不可少的乐器。但是胡琴的发展却相当缓慢,缺乏独立性。直到明清,胡琴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得举足轻重。 20世纪初,我国的弓弦乐器终于迎来的新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已经进入了黄金期戏曲。尤其是将胡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皮黄腔和梆子腔等戏曲,以刘天华为首的现代二胡学派,毕生致力于“国乐改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借鉴吸收了其他艺术形式以及乐器的特点一些特色。最终使得这件情感丰富、表现多样的乐器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涌现出了诸如王建民等人的二胡演奏家及作曲家,他们在承袭传统与弘扬时代的基础上创作了一大批二胡新曲,二胡也悄悄的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成为独奏音乐会上的一颗新星。 3 《第一二胡狂想曲》简介及在演奏方面的新发展 3.1 《第一二胡狂想曲》简介 《第一二胡狂想曲》由作曲家王建民创作,采用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音乐素材,并融合了现代元素的一首优秀二胡曲。结构上,突破了传统乐曲的曲式结构,采用了散—中—快—慢—急的布局,巧妙运用节拍的变化,并使用大小三和弦的交替、不同主题的发展变化和变化音,并与调式调性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 乐曲基于云南少数民族音调,独具匠心的设计出一个九声人工调式:C、D、降E 、E 、升F、G 降A、降B ,一个大二度和两个小二度为一个组合,E—升F—G—降A 、降A — 降B — B — C、C — D — bE — E 这三个组合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音阶序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使得在实际演奏中突破了二胡传统把位及指法的概念。 乐曲基本结构: 引子部分 D 大调 第一部分( 1 — 57 ) A 大调 第二部分( 58 — 82 ) C 大调—D 大调 插入段 ( 83 — 96 ) F 大调 (97 一137) G大调 第三部分( 138 — 253) G 大调一C 大调—A 大调一G 大调一F 大调一D 大调—C 大调) 华彩段 ( 254 — 277)D 大调 第四部分( 286 — 343) D 大调 3.2 《第一二胡狂想曲》在演奏方面的新发展 建国前的作品多表现国家的危难、人民的痛苦,如刘天华的《病中吟》,作者把当时愤懑的心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都寄托于曲中,挣扎、疑惑、忧伤在曲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建国后的作品多表现对新兴国家的欢喜之情,承袭传统,涌现了一批欢天喜地、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比如《山村变了样》、《赛马》等。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在改革开放之后,却有了全新的面貌,借鉴西方的技法,结合民族传统,《第一二胡狂想曲》就是个范例,在技法上更多地借鉴于小提琴;弓法上如跳弓、顿弓等;指法上如移指换把、高把位的频繁出现等;并且发明了双千斤的二胡,这样一个简单的举动使二胡的音域得到扩展,二胡演奏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也为这首曲子增添了新的魅力。人工音阶,是突破传统最大的亮点,人们在习惯了单纯的三度、二度的指距之后,很不容易演奏好增二度或者减二度这样的音程;人工泛音的使用不再是稀奇的事情,在此曲中运用,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增加了人们对人工泛音的熟悉程度;复合节拍更是以往曲目没有出现的,很不适应,看似自由其实更难掌握,自由是要符合意境,没有对意境的体会,就很难做到的当了;有效音域的拓宽,让局限的旋律有了“松绑”,也让观众在聆听时,有种情绪的落差。这些创新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新时代中国乐曲有了新的面貌,演奏不在死板,内容不在单一。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