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中产阶级女子教育状况变化的原因(2)
时间:2020-09-03 19:4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在中产阶级家庭里,妇女处于这样的一种地位:男人出去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女人则呆在家中,管理家务、养育孩子,扮演着“家庭天使”的角色。1854年,英国诗人考文垂·帕特摩尔开始出版系列长诗《家庭天使》,歌颂、美化维多利亚时代中期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推崇贤妻良母型的理想女性,这一长诗深受中产阶级的欢迎。[3]“如何取悦男子、如何扮演好丈夫贤淑的妻子、家庭的管家、儿女的榜样”就成了这些中产阶级女子日常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婚姻”也就是寻找一个好的归宿,对于她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中产阶级的女子从她们孩童时期,“所受教育的每一方面,都明显趋向于一种有用的目的;或是提高她们自身的天然的魅力,或是培养她们含蓄、谨慎、贞洁、节俭;使她们既能成为家庭主妇,又能在充任这一角色时举止端庄。”[4]中产阶级家庭选择的家庭教师往往出自中产阶级的下层以及贫寒人家,她们本身接受的教育程度并不高,教授给这些女子的也只是一些基本的常识,主要是日常行为中得体的举止,如何做一名大家闺秀,并没有多少真材实料的学习。在这一时期迅速兴起的寄宿女校也成为这些中产阶级家庭培养女子的选择。学校开设的很多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女子能够将来寻觅到一个“美满的婚姻”,一个体面的丈夫。在当时的环境看来,似乎“婚姻”是她们唯一最好的选择,恰好那些男子并不需要什么具有很高才学的女子,而他们需要的只是具有漂亮的容貌以及管理家庭能力的女子。这样一种妇女观念就决定了中产阶级妇女游离在接受教育的边缘,可以这样说,19世纪中期以前的中产阶级女子的教育状况是由她们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围绕“婚姻”作准备而进行的对她们的教育是这一时期中产阶级女子教育的最大特点。 围绕“婚姻”展开的教学,使得大多数女子安于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现状。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开展,英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繁荣状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妇女自身渴求的共同作用下,中产阶级妇女教育水平获得了巨大的提高。主要表现为:第一,中产阶级女子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蓬勃发展起来,很多中产阶级女子享受到国家义务教育;第二,一些针对中产阶级女子的高等教育开始出现,例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开始设置女子学院,她们可以跨进高等学府接受教育;第三,一批针对培养中产阶级女子专业化技能的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如专门培训家庭教师的女子中等师范学院的大量兴办,还有一些护理学院、技术学校的开设。下面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分析这一时期英国中产阶级女子教育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 一、英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自18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英国经历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的发展是改变了中产阶级妇女的生活状况。从客观上看,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生活社会化的过程,它不但要把经济生产活动从家庭中分离出来,而且还要将原来的一部分家庭生活活动逐渐社会化,即传统女性的一些职能从家庭分离出来,交给社会,诸如教育儿童、护理病人和其他一些家务劳动。随着这些活动的分离,中产阶级妇女也就开辟了通向社会的道路。社会上兴起的很多职业需要具备一定文化教育水平的来胜任,为此,整个社会日益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能承担一定教育费用的中产阶级女子的教育。 到19世纪中后期,一些新兴的工业和商业部门,如银行、保险、出版和广告业,纷纷建立并大大扩展了它们的业务,只有具备一定教育水平的人员才能胜任这些工作。1833年英国政府成立了枢密院教育委员会,以实施具体的教育改革措施,规定家长必须送子女入学;政府拨款2万英镑建小学校舍等。这些举措,使得大多数中产阶级女子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走上社会,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从19 世纪 70 年代起,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女性作为一支生力军进入办公室工作。她们可以胜任如打字员、接线员、工厂调查员、校队员等工作。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