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信贷危机的成因与影响分析(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温州民间信贷危机的成因与影响分析(3)


从贷款利率的角度,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利率本身可以通过筛选潜在的借款人(即逆向选择效应)和影响借款人的行为(即激励效应)来影响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这是因为贷款人的预期效用包括贷款利率和借款人还款的概率两个方面。当银行不能观察借款人的投资风险时,提高利率或者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或者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因而,利率的提高可能降低而不是增加银行的预期效用,即银行的预期效用是利率的非单调函数。银行宁愿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需求,而不愿选择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要求。
从担保的角度,斯蒂格利茨和韦易斯认为,担保及其他非价格配给机制也不会消除信贷配给。提高担保要求使得借款者比较不愿意去冒风险,由于风险下降银行的回报增加了。另一方面,提高担保要求也可能会对不同的贷款申请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使所有借款者都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并面临相同的投资机会,但是,如果存在绝对风险厌恶递减的情况,那么较富有的借款者将既愿意提供更多的担保又愿意承担风险较大的项目,而较贫穷的借款者则不会这么做。而且如果大量财富的积累是冒险加运气的结果,那么这些非常富有的借款者当中将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风险爱好者(或者至少不太具有风险厌恶特征)——他们愿提供大量的担保。在这种情况下,高额担保所带来的负面的逆向选择效应将支配正面的激励效应。结果,贷款者将会发现,把他们的担保要求提高到超过某些临界点的范围之后,风险上升了,回报反而减少了。
斯蒂格利茨和韦易斯把他们的逆向选择理论作为不对称信息信贷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银行“拒贷”现象和信贷配给现象的一种市场解释。“拒贷”意着把某些特定的借款群体从信贷市场中排除出去,而不与这些群体中的成员签订含有更高利率回报和更高担保要求的贷款协议。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小企业比大企业面临更严重的信贷配给与拒贷问题。大企业的信息(如诚信、风险偏好等)更容易获得,财务报表必须附加审计师的意见才可公布,它们比小企业更公平、审慎。大企业的担保、债务/权益比、净值等作为甄别装置(screening devices)的指标也要优于中小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这种区分更为显著。中国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小企业只得转向民间信贷。因此,在融资渠道不健全、过度依赖银行体系间接融资的中国,普遍存在的信贷配给现象使得银行资金流向大企业,小企业被信贷市场排除出去。
斯蒂格利茨和韦易斯提出的信贷市场逆向选择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中国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正规金融体系无法获得贷款,小企业只能转向民间信贷。
2.2  温州民间信贷利率
2.2.1 温州民间信贷利率典型性特征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利率具有一下典型的特征:
   (1)最高利率与最低利率的差距具有越来越小的趋势。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异质的,不同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信贷条件、禀赋、风险偏好等,故非正规金融市场具有多重的均衡利率。根据检测数据(图2-1),我们可以得出温州州非正规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愈益加强。
                
图2-1 温州非正规金融市场最高利率与最低利率的比值
数据来源:魏国槐.灰色金融地带酝酿中国式信贷危机[J],科技与企业,2011(10):171-172.
   (2)民间利率一般比正规金融利率高(图2-2所示)。对于此,不同的经济学家对其解释也大相径庭,除了以上所述的信息不对称之外,有些经济学家将非正规贷款人等同于垄断放债人,因此其利率是一种高利贷;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民间非正规金融是高度竞争市场,高利率是对风险和较高的机会成本的补偿。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