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哲学思想从《天问》看楚国哲学(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屈原哲学思想从《天问》看楚国哲学(2)

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专明一节之用,道有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本。 [1](P27)

因此,影响屈原最深的应是道家思想。而屈原的哲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天问》中,《天问》通篇以问句组成,追问了天地演变、人事兴衰,是一篇“千古奇文”。因此,在这里,我以《天问》为切入点,研究屈原的哲学思想,并通过与同时期的《老子》、《太一生水》哲学思想的比较分析,看屈原对其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屈原《天问》中的哲学思想;第二部分通过比较传世本《老子》、简帛本《老子》与屈原的哲学思想,看屈原对《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三部分通过比较《太一生水》与屈原的哲学思想,看屈原对《太一生水》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 《天问》中的哲学思想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而他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天问》中。《天问》是一部旷世奇文,全诗三百八十八句,一百七十七个问题。这些问题包罗万象,上穷天问,下究地理,中追人事,反映了屈原的思考与认识。关于“天问”的含义,最为受人关注。最早的是王逸的注解,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 [2](P99)后人多承其注。清朝戴震提出:“问,难也。天地之大,有非恒情可以测者,设难疑之。” [2](P99)今人游国恩《天问纂义》云:“王逸以《天问》为问天,其说非也。”“《天问》云者,犹言以此自然界之一切事理为问尔。” [2](P99)后人的注解较王逸而言显然更为合理。《天问》中的“天”,本有自然的意思,可理解为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即引申为“道”。《天问》中的所有问题,可以看作对道的追问与探寻。这里的道,又分为宇宙之道、自然之道和人事之道。

宇宙之道即宇宙生成之规律。《天问》开篇即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这一段主要是问宇宙生成之事。远古之初一片混沌,由谁来传布述说?天地未形成之际又如何考证?昼夜未分,谁能了解?大气氤氲,如何识别?明暗变化,为何如此?阴阳交合,何者是本何者是化?这些问题涉及了宇宙生成问题,体现了屈原对宇宙生成的思考,反应了他的的宇宙生成观。

屈原的宇宙生成观,承认宇宙是物质的,而物质是发展变化的。远古之初,宇宙间充盈着混沌之气,它无形无相而又无处不在。《补注》云:

《列子》云曰,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沦。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者气为人。 [2](P102)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混沌之气分清浊,进而演化了天地万物。天地已分,昼夜交替,万物都遵循着既定的规律循环变化,而这就是宇宙之道。宇宙的生成与发展都遵循宇宙之道,它超脱于宇宙之外,又存在于天地之间,宇宙天地都在它的制约下变化发展。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历代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章句》云:“谓天地人三合成德,其本始何化所生乎?” [2](P103)将“阴阳三合”解释为天地人合德,过于牵强。《毂梁子》云:“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2](P103)《楚辞集注》云: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