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则臣京漂小说的创作异同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徐则臣京漂小说的创作异同

摘  要:徐则臣“京漂” 系列的小说一般以故乡为背景,以北京做铺垫,以生存为内容展开叙述,进而构成了此类小说的基本叙事结构。本文通过分析徐则臣笔下的北京城,浅析以围绕边缘群体生存模式而展开的故事主线,根据他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京漂”故事进行对比,试论徐则臣在此系列作品中的创作异同。58370

毕业论文关键词:京漂;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林慧聪

Abstract: Xu Zechen "Beijing drift" series of novels with hometown as the background, to pave the way for Beijing, in order to survive as the content of narrative, which constitutes the basic narrative structure of such novel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Xu Zechen's Beijing City, in order to focus on the marginalized groups of survival mode and the story line, compared to his cre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Beijing drift" story, the creation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Xu Zechen in this series of works.

Key words: Beijing drift; Xu Zechen; if it snowed; Lin Huicong

总体上的“70”后作家是具备艺术风韵、关注精神信仰的一代,这一代的作家不但关注个人的生存尊严,还不断探索艺术创作方面的精神世界。比如追问世界本质的徐则臣,他的作品就被评价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 [1]。因此,深入剖析他的创作心理和意识形态尤为必要。他的作品大多与“故乡”和“北京”有关,可以说这两个意象构成了他的整个小说世界。本文以《如果大雪封门》发表前后为界,前期以《啊,北京》、《跑步穿过中关村》和《西夏》为代表,后期以《如果大雪封门》为例,通过分析徐则臣笔下的“理想主义的实践者” 及这一特定群体选择栖息京城背后的精神作为立意点,比较徐则臣京漂小说创作的异同。

一 徐则臣“京漂”小说之异

徐则臣最拿手的题材就是“京漂”,更是以此类的小说与众不同的创作形式而闻名,而他的独特之处则是尽量规避外在的困窘与苦难。徐则臣不像其他作家那样喜欢编造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把底层写得充满鲜血淋漓的悲惨;也没有发表一些苍白的控诉,将丑恶进行本质化,他反而俯下身来,以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作为基点,设身处地地去审视、体察、观望他们。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对此类“没户口、没工作,除了身份证,没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证明,还时常需要躲避”[2]的人物的物质匮乏采取漠视态度,相反的,作者恰恰会给他们以各式各样的原因爱上北京,并安排他们在不同的苦难面前应对悲剧。用不同的视角看着这座城市,这才是他写出“京漂”这一群体选择栖身京城背后的隐秘原因。

1、情感起因

从情感的起因以及际遇上来解读,他们存在明显的差异:来自最南端的林慧聪是为了看一场封门的大雪,他的情感状态是仰慕的;苏北教师边红旗则是源自儿时的梦想以及对改变生活现状的渴求,他的情感是疯狂的;敦煌等人朦胧的背景和对新生活的追寻,他们的情感是热烈的。

《如果大雪封门》的林慧聪在来到北京前就心生向往,他渴望见到一场真正的大雪,覆盖住全北京城,将高楼大厦、亭台楼阁都淹没成纯净的白。他身为一个来自中国最南端的小伙,在高考作文中抒发了自己的这种渴求,然而,现实却是他在这场考试中失利。随后他带着对北京的憧憬、仰慕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兴奋只身来到了北京,虽然靠放养广场鸽来勉强糊口,但是除了丢失几只鸽子,一切都显得风平浪静。

在《啊,北京》中,主人公边红旗带着儿时的愿望,怀揣理想主义和改变现实的目的来到北京,并在一个光怪陆离的夜幕中深切爱上了这座城市。他的境遇就是在不断地被击垮又不断地爬起来中将起点越降越低。这种充满浓郁黑暗色彩的剧情以幽默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主人公边红旗在北京一点一点地被剥落的尊严,并让我们认识到:原来在这个地方,尊严如此的脆弱,如此轻易地被击穿,不留丝毫的余地。[3]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