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形象“多余”的人(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形象“多余”的人(2)

毕巧林就是莱蒙托夫,莱蒙托夫就是毕巧林,不只是家庭环境造就了其苦闷、孤独、愤怒、渴求自由、疯狂呼唤的性格,更是所生活的时代让其感到自己的“多余”。王兆年在《试论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中写到:“如果我们离开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很难将他认识清楚的”[2]。当时是俄罗斯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尼古拉一世强力压制十二月人,大力实行极权政治,强化农奴制度,极力扼杀自由解放的思想,残酷镇压人们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当时整个俄罗斯被一片漆黑的政治笼罩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迷茫,困苦。贵族青年失去了年轻和活力,失去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热烈追求,颓废堕落,甘心被压制,不去反抗,而恰巧莱蒙托夫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这是一段灰色的历史 。一直到一八一二年,经历了卫国战争之后,民族意识才开始慢慢地觉醒,西欧追求解放,寻求个性的自由之风才渐渐吹来,唤起了国人的思想,而且十二月人的革命也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些不甘沉沦、有思想的贵族青年,纷纷崛起,加入了革命的队伍,掀起了革命的浪潮,对抗灰色的环境,唤起整个民族沉睡的思想。毕巧林就是这群的年轻人中的一员,他的形象富有典型意义。在尼古拉一世独掌政权,实施黑暗统治的时代,他已感觉到了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变动,他想用自己的生命力来挣脱尼古拉恐怖黑色的镇压,他不甘与他们同流合乌,他对贵族社会的腐败和污浊充满着厌恶,特别是他、对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遮掩,大胆地、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不愿向那些强权统治者卑躬屈膝,他不惜与他们相抗衡,他充满热情和力量的与他们抗争,意志坚定,他的身上富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这是那个时代的希望,是一束明亮的光,在照耀和感染着和他一样的青年人,渐渐地蔓延成一股民族觉醒的力量之风。但同时他也是矛盾着的,他脱离了人民,他不能与他们相融合,远离了新的革命阶段的中心。他虽然不满现实, 厌恶当局,但又无力量甚至也无心与本阶级决裂,无法挣脱上流社会对他产生的影响,归于上流社会之间的周旋他已经不断的适应和麻木,他也会经常出现在被他自己鄙视的贵族圈子的社会活动中。他自以为自己有非凡的天赋, 身上担负着伟大的使命, 他曾经无数次的幻想着能够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像亚历山大或者拜伦那样充满辉煌的来度过不平凡的一生, “为人类的幸福做出巨大的牺牲”,但他又不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他迷茫着,他会质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他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但他又会时常的去幻想,他的内心有时会感到充满着有无尽的力量,有旺盛的生命力,消耗不完的精力,他希望自己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驰骋疆场的年轻的战士, 时刻渴望英勇的行动, 而实际上, 他更多的是把过剩的精力消耗在情场上的争斗中, 无聊的打赌这样一些事情上。他本是个怀疑论者, 他会怀疑一切,世界上的一切似乎没有什么是真正值得他去相信和依赖的,可是,对于一个无知的老太婆荒谬的论断,他又笃信不疑,似乎自己的命运真的就如她预言的那样。他似乎就是一个矛盾体,他有时候又悲观情绪充斥着整个身体,他会讨厌这个世界,他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他对于死亡没有任何的畏惧,看起来他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然而在决斗前夕, 他又表现出对生的眷恋, 觉得自己还不曾好好的品过生活这杯甘甜又苦涩,充满痛苦又富有欢乐的美酒。他这种磊磊落落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他真实的性情。在沙皇政权这个无情又残酷的绞刑架下,他不甘于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逆来顺受的接受安排,他选择了与此抗争,作为沙皇的对立面站了起来。他就像时刻可能会爆发的一座火山,让沙皇政权会有忐忑和不安。这也正好表现出了像他一样的这群看似多余的人存在的价值。 (责任编辑:qin)